近年来,安徽省紧紧抓住产业扶贫这个根本,大力实施“一村一品”——当家产业,筑牢致富根基

安徽日报 2018-06-21 10:49 大字

本报记者 夏海军

因地制宜,能人带动,“一村一品”扎根深

近日,长丰县吴山镇楼西村,3000亩奶油南瓜地进入膨果期。 “今年全村54户贫困户全部参与,预计户均将增收7000元。”楼西村党支书陶余川告诉记者,早在2015年他们就把奶油南瓜作为“一村一品”特色产业进行引进推广。

在楼西村产业发展规划图上可以看到,精品南瓜占了超过50%的面积,成为村里名副其实的当家产业。“基本上种下去就不太用管理了,亩产2500-3000斤不是问题。 ”六旬贫困户赵桂荣和老伴种了6亩奶油南瓜,他们对特色种养业有心得,“现在的农村多数是我们这样的老年人,要简单好种才行。 ”

楼西村有种植南瓜的传统,而老南瓜售价每斤0.2元,还没有市场;奶油南瓜每斤1元以上,却供不应求。老南瓜个儿大,一顿吃不完,不便于储存;奶油南瓜每个1.5-2斤,且货架期长、耐储运。 “按照去年每斤1.1元的收购价,再加上政府补贴的3000元,今年光南瓜一项就能收入近2万元。”赵桂荣盘算着说。

因地制宜,“一村一品”才能深深扎根。

初夏时节,在太湖县徐桥镇创业村的稻渔综合种养基地,工人们正在捕捞小龙虾。这里属于泄洪区,以前都是荒滩。 “通过集体收购,在3000亩圩区里实行稻虾连作养殖,实现了荒滩变良田。 ”创业村村支书汪华庆说,“稻虾共作”模式帮助当地贫困户实现了创收,除了每个月可以领取到土地租金外,还能获得公司分红,在基地就近就业,每年收入加起来可得5000余元。

发展“一村一品”,必须依靠能人和大户。

为了让村民信任并接受奶油南瓜,楼西村大户首先带头种植。陶余川带头成立的玉川家庭农场,经济社会效益可观,吸引了好几个“能人”加入,贫困户也纷纷响应。

安庆市宜秀区杨桥镇螺杨桥镇螺山村,当地采取“大户+农户”的经营模式,发展“稻虾连作”“稻鳖共生”等特色种养业。“让村里的大户、能人发展1100余亩的稻虾连作、稻鳖品共生的养殖。带动贫困户是45户,非贫困户共372户。 ”村支书张兵告诉记者。

依托资源,用好奖补,“一村一品”有动力

进入夏季,休宁县多个“泉水鱼村”游客络绎不绝。在清澈甘洌的山泉水中,红鲤、草鱼等家鱼惬意游动,配合上这错落的民居,一幅美妙的水乡画卷呈现在人们的眼前。

在休宁县汪村镇田里村,贫困户张有兴养殖了上千斤的泉水鱼。 “一块10平方米大小的鱼塘里,可养殖草鱼400多斤,如果按照市场价60元/斤计算,一口塘的收入就能达到3万元左右。 ”他告诉记者。

“起初只是在泉水里养鱼,后来看到游客多了,才萌生了开饭馆的打算。 ”休宁县板桥乡徐源村经营泉水鱼餐馆老板胡成久感慨:没想到泉水鱼“一发不可收”。

近年来,安徽省不少地方充分发挥山水自然生态资源优势,依托资源禀赋,大力实施“一村一品”。

眼下正是夏令蔬菜集中上市的时候。宜秀区白泽湖乡龙华村的农业生态循环产业园,空心菜、毛豆、西红柿等时令蔬菜长势喜人。 “产业园占地面积达200亩,分生猪养殖、蔬菜种植、休闲垂钓和污水处理循环利用四个区域。生猪养殖后的猪粪进入沼气池,成为有机肥,可以改良土壤,种植优质蔬菜。 ”龙华村村支书章洪阳说,“发展生态循环采摘观光农业,年产值约2500万元。 ”

龙华村处在白泽湖乡最北端,三面邻水,过去无资产、无产业,是典型的贫困村。章洪阳说:“这几年利用扶贫专项资金,促进发展特色种养业,做到 ‘长短结合,种养循环\’,带动休闲观光采摘垂钓等产业链的发展。 2017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已达20多万元。 ”

奖补政策为“一村一品”添动力。

从2016年开始,张有兴不但免费获得了400斤鱼苗,1000块钱的补贴款,村里的合作社还帮助他们统一销售。这些鱼喝的是山泉流水,吃的是山林野草,特别受到江浙沪市场的青睐。

为了鼓励村民发展泉水养鱼,走乡村旅游致富路,休宁县有乡镇规定,但凡开挖一口鱼塘,就按照200元/平方米的奖励予以补贴;开设一家渔家乐,一次性补助6000元。据休宁县扶贫办负责人介绍,目前已经投入696万元扶持20个贫困村实施特色产业项目32个,实施 “山上有机茶,山下泉水鱼,各村出特色”的产业扶贫模式。

强化培训,打通销路,“一村一品”可持续

楼西村地处江淮分水岭岭脊,这里雨水难存,自从瞄准了奶油南瓜,村里有了当家产业。从最初的30亩发展到如今的3000亩,近5年翻了100倍。 “我接受了3次实地培训,今年有信心提高南瓜产量,增加收入。 ”赵桂荣说。

发展“一村一品”,贫困户须有一技之长。

宜秀区根据贫困村的主导产业特点,向全区8个贫困村派驻8名农业科技特派员和 92名农技人员,每人结对帮扶 2户贫困户活动。 “从技术指导、订单收购各个环节对贫困户给予扶持。 ”宜秀区扶贫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已经对全区1157个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进行了农业技术与技能培训,不少人成了“专业户”。

“全省累计发展到村产业扶贫项目2万个,覆盖3000个贫困村,覆盖率达100%,村均项目6.67个。 ”省扶贫办产业指导处处长孟守东介绍,通过实施 “一村一品”,让贫困户成了“专业户”、贫困村成了“特色村”。

产销对接打通“一村一品”的出路。为了搭建起农产品和市场之间的桥梁,陶余川牵头和永辉超市对接,签订了收购协议。 “7月初上市时,很多超市采购车就会到地头来收货,运往湖北、江苏等地。 ”对于奶油南瓜销路,赵桂荣一点也不担心。

目前,安徽省尚有1923个贫困村,让贫困地区农产品顺利出村意义重大。 “安徽省正在构建‘村有当家产业、户有致富门路、人有一技之长\’的‘三有\’型稳定脱贫新模式。其中,‘一村一品\’成为一个重要抓手。 ”省扶贫办政策法规处负责人靳贞来认为,当前,要通过搭建平台,打通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高校企业食堂的通道,为贫困村发展“一村一品”解决后顾之忧。

5月12日,在安徽省首次举办的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会上,合肥学院等30所高校,江淮汽车集团等20家省属国有企业,“菜大师”等32家“千企帮千村”企业,同福集团等25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代表发挥自身优势,搭建供需平台,与贫困地区签订农产品产销对接协议2.89亿元。

据孟守东介绍,今年,安徽省将大力开展贫困地区农产品进高校、进企业、进园区、进社区、进商超、进电商、进电视、进深加工外加进社区等产销对接“八进+1”行动,创新产销对接方式,搭建产销对接平台,让贫困地区更多的优势特色农产品走向市场、走进单位、走向千家万户。

新闻推荐

病房里的庭审

6月6日,休宁县中医院一间病房里正在进行一场特殊的诈骗案件庭审。该案被告人周某某因病被监视居住,诉讼中正在该医院住院治...

休宁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休宁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