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宜精行俭德之人

安庆晚报 2018-04-27 12:07 大字

茶自古就有,也是古人日常亲近之物。《茶经》里有一些是植物知识,但是陆羽做了比较精细的准备工作,传达一种精致考究的植物气息:

凡艺而不实,植而罕茂。法如种瓜,三岁可采。

陆羽在《茶经》中,把植茶之地分为上、中、下三类,即烂石、砾壤和黄土:

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

具体阐述说,“烂石”是指风化比较完善的土壤,即茶农所谓的生土,能使茶树生长健壮;“砾壤”是指含沙粒多、粘性小的土壤;至于“黄土”,可以认为是一种粘性结构且透气性差的土壤,使得茶树生长和品质表现都很差。

在中华肥沃的土壤中,长出了西湖龙井、惠明茶、平水珠茶、蒙顶甘露、庐山云雾、九曲红梅、荔枝红茶、信阳毛尖、休宁松萝、老竹大方、开化龙顶、天目青顶、安吉白茶、大红袍、水金龟、温州黄汤、云南普洱茶、四川边茶……各地名茶,如同手卷中的画幅一般展开来,每种茶都透出与当地生存环境的不解之缘。

旅游在外,茶树随处可见:宣城、宜兴、黄山、武夷山……均能看到成片的茶园。那些隐迹于翠竹蔽天、甘泉淙淙之间的茶园,环境、植被、土壤等高度契合陆羽的记述。其实,不管什么土壤、植被,那些过往之处,都是人们心目中植茶的好地方,是值得人们愿更多用轻松的心境,去欣赏云朵掠过茶场,茶树依序成长,鸟声渐次响起。

陆羽本质上是个诗人,有着凝练、简洁、干净的诗笔,他在《一之源》中描述茶的品质时,舒舒然地写了“野者上,园者次。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牙者次;叶卷上,叶舒次”,文人的笔法工雅加怡情养性,实乃中国茶艺文学之发端。

在浙江丽水缙云仙都峰的山脚下,可以品尝到上了年纪的老茶人泡的高山云雾,喝上一口的话,会觉茶味略苦而有芳香。虽然这高山云雾有点名不符实,毕竟秀丽的浙东山水是难以与那真正的高山相媲美的。但“高山云雾孕好茶”却是所言不虚,略带禅意的短诗提醒人们,喝茶就是一个不断修行的过程。人工种植的茶园大多在低山或坡地,而野山茶树多生长在高山、深山。所以陆羽说,茶树“野者上,园者次”,便是此意。

陆羽讲究喝茶的境界。茶的美学趣味,让陆羽不断寻找对茶性和茶人品行的陈述方式。他认为,茶作为饮品:

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

饮茶,不只是简单的吃喝,而是可以通过饮茶审美的体会,反映人品行为性格。强调的是“精行俭德”,有守有节,不为物欲所动的贤德之士。

陆羽在浙江湖州著述《茶经》时,经常与爱茶的文人雅士聚会,品茶吟诗。唐代以茶养德的雅志蔚然成风,如陆羽的至交诗僧皎然咏茶:“一饮涤昏寐,情思爽朗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后辈卢仝的《茶歌》更是脍炙人口。这些都体现了陆羽精行俭德的精神和思想。茶成为日常生活的重要点缀,文人的风雅性情,又涵养着几分隐逸的静寂。

《茶经》倡导的精行俭德,与现代人所追求的优雅怡然的生活方式不谋而合。可见只有精行俭德,才算品得真滋味也。

(作者系作家,编著《茶经:煎茶滋味长》)

新闻推荐

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27日举行

邀请部分公民旁听,25日前可报名

休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休宁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