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木梨硔的红色记忆
□记者樊成柱
吴玉莲汪悦文/摄
休宁县木梨硔村是一个开门就能见山的古村庄,人居其中,悠然如画,在这个“云上村庄”却有一段战争时期的红色故事。
战壕残垣述说曾经的岁月
为寻访历史渊源,记者与有着“休西活字典”之称的溪口石田中学汪红兴老师一起,重走红军路,真实感受当年红军在此战斗活动的情景。
穿过层层叠叠、错落有致的木梨硔古民居,一条蜿蜒土路直通此行的目的地冷水窟。从木梨硔村到杨培尖山巅,直线距离也就五六百米的样子,但脚下的路并不好走,年前的大雪把一些灌木和毛竹压断,有的横在路上,需要把树枝抬起,我们猫着腰才能过去。记者仔细观察脚下这条红军走过的路,经过几十年的时光磨砺,曾经通往婺源和祖源的这条古道,已慢慢淡去原有的交通功能,大部分路面被山土枯叶侵占,仅剩尺宽的踩踏痕迹。
该红色遗址位于苦竹尖和杨培尖之间一个土名冷水窟的山头上,海拔约800米。整个遗址四周被树林掩映,占地130多平方米,外围是两条环形战壕,外面一条较为宽大,呈圆弧形,深约1.5米,宽约80厘米,长150多米,可以埋伏百余人;里面一条深约1米,宽70厘米,长100米左右,中间部分隆起的则是碉楼,落差达5米左右,呈正方形,占地约16平方米,只是如今已经倒塌,四周墙角高约1米处的地方依然完好,边上散乱着大量的废弃砖石,依稀可见当年碉楼的气势。整个遗址除碉楼部分倒塌外,其他部分均保存较为完好。
“解放战争期间,这一带地处婺源与休宁交界处,木梨硔属婺源县浙东乡管辖,这里是从颜公山到浙岭、高湖山的必经之地,皖浙赣游击支队在这一带活动。1947年秋天,这里还打过一仗。”站在碉楼的遗址上,汪红兴向记者讲述曾经的红色故事,“这里前后视野比较开阔,随着旅游事业越来越红火,现在这个地方,我们已把它作为观日出云海的摄影点,同时,游客在这里还可以追溯往事,怀想当年的烽火岁月。”
炮火硝烟革命烽火燃休西
下山途中,汪红兴给记者讲述了他多次采访求证的那段尘封的战斗过往。
1947年12月,临近元旦。一天上午,活动在皖赣交界板桥乡境内的中共皖浙赣游击支队连长丁铁牛、指导员徐国栋一行40多人找到王山甫,叫他给游击队做向导,带路到溪口镇祖源村。年关临近,游击队想为驻扎在婺源沱川的司令部机关筹集一些物资。
他们先走徽饶古道到花桥,再翻山越岭,经过木梨硔,然后绕道到祖源,有40多华里。去时顺利,祖源村群众听说游击队来了,都非常支持,一会儿,游击队就买到五头猪肉,用竹篓挑回,准备送到沱川。
抵达木梨硔时已近黄昏,大家饥肠辘辘,决定夜宿该村念慈山庙。当时该庙颇具规模,十八罗汉栩栩如生。正在大家燃起炊烟准备烧饭之际,不曾想,忽然从祖源方向传来零星枪声,国民党溪口区联防公署的兵马追来了。
浇水熄火,准备投入战斗。连长丁铁牛一声令下,40多名游击队员操起镰刀、锄头等工具,占据有利地形,挖出一条简易战壕藏身,个把小时,战壕初步成型。指导员徐国栋立即通知王山甫,让其跑到2里外的村里打招呼,吩咐村民不要害怕,闭紧大门,游击队会保护他们。
约莫晚8点多钟,双方相遇,敌众我寡,敌人气焰嚣张,交火激烈。凭着夜色和战壕的掩护,没过多久,一路赶来已疲惫不堪的敌军明显有些虚弱。战火交织不断,双方对峙约4个多小时,结果敌军有四五个人受伤,而游击队这边毫发无损,国民党兵抗衡不过,只得先行撤退。当晚天气寒冷,游击队员简单吃了点,边上点着篝火,和衣睡在战壕里或庙中,一直到曙光初现。
第二天一早,天色微明,游击队悄悄离开木梨硔,踏上归路。途经村庄,不少早起的村民纷纷赶到村口一棵苦槠树下,为游击队员送行,挥手依依惜别,场面感人。
“之前我挖掘木梨硔村的旅游资源中,在木梨硔村念慈山附近发现有一段战壕,这段战壕的来龙去脉,村人只知是解放前一次战斗留下的,但具体情况却不得而知。为此,我多方打听,这是我收集红色资料、采访一位叫王山甫的老人家时得来的资料。老人的这段经历,让这一段往事复活了。”谈起这段经历,汪红兴格外兴奋。这条杂草丛生的战壕,留有当年战斗的印痕,是峥嵘岁月的见证。
精神永续共话军民鱼水情
下山回到村中,记者又采访了现年88岁的当地村民詹仁寿。
老人思维清晰,他向笔者介绍:“我五岁时,这一带就开始有红军游击队频繁出没。后来负责这一块‘剿\’共的国民党十区专署中校参谋杨自立带人来此修建碉楼。那砖是拆了附近念慈山庙的围墙得来的。碉楼原有两层,土木结构,高约6米,前后均设有瞭望孔。建成后,每天都派两个人驻守,及时报告情况。后来,杨自立调到休宁汪村一带‘剿\’共,这个碉楼的防务就转交给当时的婺源县浙东乡乡公所管理。再后来,随着国共两党合作,这碉楼就没有人站岗了。”詹仁寿说,这碉楼后来日晒雨淋,最终倒塌。
这是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詹仁寿告诉记者,“那时我们的游击队,天当房,地当床,边行军边打仗。战争年代部队没有营房,行军到哪里就在哪里露天宿营,我们部队很少住群众家里,就是住也是住牛棚、堂前,尽量不给群众添麻烦,临走时一定要把群众家里打扫干净。当时村里的老人们说,活了这么大年纪,从来没有看见过这么好的军队。”
詹仁寿所说,记者之后在丁铁牛的回忆录中得到印证。丁铁牛在回忆录中写道:“一次,我们部队历经艰难险阻,冲破敌人前堵后追,正赶上农历大年三十,由于当地群众生活艰苦,为了不增加群众的负担,让群众过好传统节日,大年三十不住群众家里,支队长对我说把部队带到山上宿营,我们就在山上度过了除夕之夜。人民群众很受感动,自发送来山芋和玉米粑,把我们当作自己的亲人,我们部队住在山上,大雪飞扬、北风呼啸、寒风刺骨、又冻又饿,同志们说,苦是事实,但我们死都不怕,苦点又算得了什么,不管他年三十也好年初一也罢,只要我们团结一致就能战胜困难,胜利一定是属于我们的。每逢佳节倍思亲,当时也有少数同志流露出思亲之情。这时,指导员给大家讲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英雄事迹,教育和鼓励大家克服困难、坚持斗争,从而增强了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大家一致表示困难能克服,胜利有希望,跟着共产党,革命有方向。”
青山不老,古村沧桑。现在我们追忆当年斗争的残酷,总有一些东西需要我们记住和传承。感动于革命先辈的英勇斗争和无畏牺牲,也感动于当下仍有许多人,为记住和传承这段历史所做的不懈努力。
新闻推荐
□记者程向阳汪悦吴玉莲樊成柱文/摄溪口镇位于休宁县西南部,地处率水河上游。境内山川秀丽、古迹众多、文风昌盛。溪口素有“新安江源第一埠”的美誉,而镇中老街因水而兴,又因水而衰,见证漂泊岁月。A...
休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休宁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