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首富、西南交大创始人——吴调卿(上)

黄山日报 2018-03-02 18:30 大字

(图片来自网络)□汪红兴

人们说起徽商代表,皆知近代徽州绩溪曾出过一位显赫一时的红顶商人胡雪岩。殊不知,就在胡雪岩之后,在休宁的历史上,也曾出过一位可圈可点的杰出人物。

他虽没饱读过诗书,但闯劲十足,集商人、实业家和校长等身份于一身,是买办资本家、天津民族工业的开拓者、天津首富,且与清末最大的“裱糊匠”、中堂大人李鸿章打得火热,官至二品衔卿,而且成了百年名校——西南交通大学的首任校长。

可惜的是,这样一位身份与影响颇为显赫之人物,在新中国后,却被他的故乡人逐渐遗忘了,在1990年版和2013年版的《休宁县志》中,其人物事迹均无记载。在2015年版的《阅读徽州》一书中,有所涉及,但主要是买办资本家部分内容。

那么,这人是谁呢?这是为何呢?

·躲避战乱学徒出身·

此人便是吴调卿先生(1850~1928)。吴调卿,名懋鼎,又名荫柏。他出生于咸丰元年(1850)二月初七日,当时正是大清王朝岌岌可危、危机四伏之际,他的家乡花桥当时属婺源北乡十四都一图,为婺休交界地,解放后划归休宁县溪口镇管辖。

花桥古地名为环溪、荷花桥,位于休宁县溪口镇经“吴楚分源”浙岭,至婺源清华的徽饶古驿道上,全村是个以吴氏聚族而居的古村落,有600多人口,呈船形格局。吴氏家族历来在经商与仕途上,都颇为发达,而且墨业在徽州久负盛名,出过不少墨工大师。

吴调卿的童年时代,家乡附近战火不断,侍王李世贤的部队与清军在浙岭沿途展开了拉锯战,徽饶古驿道上是兵匪不断,民不聊生,他家乡远近闻名的万府楼等建筑,就毁于太平军的一把把战火。9岁那年,为了躲避战事,他跟无数的徽州儿郎一样,往外一丢,随家人逃难来到苏州府学艺,在一家笔店给人当学徒。17岁时,经一位老师的推荐,来到号称“十里洋场”的上海滩闯荡,吃过很多苦,从脏活累活干起。开始时,他只是给外轮当跑舱、干杂活,给英国人办的汇丰银行赶马车,由于其头脑灵活,后来竟然学会了“洋泾浜”英语,逐步接触了洋行业务,来到汇丰银行工作。在汇丰银行服务十年后,凭着徽州人特有的精明和勤勉,竟然很快就当上了该行的副买办,委实不易。

·买办资本家天津首富·

1880年,汇丰银行要向北方进一步发展业务,因为精明能干,吴调卿很快被派到天津创办汇丰银行天津分行,担任了该行的买办,并且把汇丰银行的业务不断发展到了北京。

吴调卿十分能干,担任汇丰银行天津分行买办,前后长达25年之久,是该行的首任买办,也是银行界买办在天津的开山鼻祖,成为天津四大买办资本家之首。他在为汇丰银行效命的同时,也为清廷做过不少事。如1894年,清朝廷决定修筑关内外铁路的时候,所需巨额贷款,就是吴调卿在汇丰银行为之办理的。

受当时兴办实业救国的洋务派张之洞、盛怀萱等人的影响,吴调卿也开始兴办实业,他先后创办起了天津硝皮厂、天津织呢厂、天津打包公司、天津电灯厂、天津自来水厂、门头沟通兴煤矿公司等十几家工厂,成了天津早期民族工业的开拓性代表人物。1900年之前,在天津创办的4家新式企业中,属于吴调卿家的就有3家,成为当时天津公认的首屈一指的富豪。他是天津金融及工商业的开拓式人物,因此,今天在天津市,谈起民族工业的发展时,各类史料中,都绕不开吴调卿这个人物。

吴调卿由上海到天津汇丰银行工作后,曾在天津的达文坡路建起了一座规模宏大的私宅,人称吴家大院。据吴调卿的孙女吴佩珠回忆,当时吴家大院的排场很大,足有几十亩地,中间一栋大楼,周围有许多房子,其中不仅有商会、马号、裁缝铺、理发店、鸽子楼,还有很多供出租的房子,俨然小社会。

吴调卿娶有九个太太,长子吴颂平曾经去美国留过学,回国后,后来成了文物收藏家,现在天津还保留着的吴颂平的故居,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吴调卿三子吴熙元的女儿吴靖,是民国时期的五大名媛之一,为清华首届毕业生,后来,嫁给了同学赵燕生,而赵燕生是赵四小姐的哥哥,她就成了赵四小姐的嫂子。吴婧解放后成了上海的一个区的政协委员,为人儒雅,乐观豁达,寿龄达百岁。

·与李鸿章私交密切·

吴调卿刚到天津时,适逢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驻节天津,他们都为安徽人,原先在上海时,他们也间接地打过交道,有点交情,现在一个有权,一个有钱,于是,两人很快就成了好朋友,关系愈发密切。李鸿章对他也非常信任,淮军及他个人的钱,都存放在汇丰银行里。

吴调卿鼎力协助李鸿章装备海陆军,当时,李鸿章的淮军陆军与北洋海军严重依靠进口装备,很多都是由吴调卿通过汇丰银行和谦顺洋行代理的,包括英式林明吞步枪和哥伦布炮等。甲午战争前,他还曾建议李鸿章购买一艘无畏舰和六艘鱼雷舰,后因清廷腐败和财政困难,这批军舰都被日本人买去,后来出现在著名的甲午海战中的日本海军序列里,这不由令人感慨万端。

吴调卿与李鸿章、袁世凯等人交往亲密,彼此互相利用,为此,李鸿章也不亏待他,任命他为关内外铁路局督办、淮军银钱所总办,还向清廷积极保荐。

1898年8月21日,清朝廷在北京设立了农工商总局,这是戊戌变法新政之一。派道员端方、徐建寅、吴调卿管理,赏三品衔卿。各省设立分局,各省府州县皆立农务学堂,广开农会,刊农报,购农品。农工商学事宜,一体举办。皆在务实以求富强。

因为有了“直隶候补道”这个身份,两边的人都乐意用他,生意自然做得顺风顺水,驰骋商海。汇丰银行方面,凡是遇到有关借款,或者一些需要与李鸿章直接接洽的事项,一般都交由吴调卿去办理。因此,很长时间内,他充当了清廷与洋人之间的桥梁,是个两头红的人物。

新闻推荐

余观平 行走乡间的“剃头匠”

一些农村里,理发不叫理发,叫剃头,当地的理发师也叫“剃头匠”。在休宁县汪村镇田里村,就有一位63岁的余观平老人,他总是背起他的木质工具箱,前往那些行动不便的老人家中,为大家剃头。田里村位于...

休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休宁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