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鱼水之乐板桥行

黄山晨刊 2018-01-31 17:45 大字

□焦水奇

核心提示:村人临水而居,沿溪上,风景如纸扇一折一折打开,家家门前有水塘,塘从河中筑坝引水流入,从塘尾流出,活水养鱼。塘上覆竹桠,以遮光线直射,塘中青草菜叶飘浮,见我们忽然闯入,已然受了惊吓,水塘中泛着粼粼涟漪。

休宁养冷水鱼的地方很多,石屋坑、山斗、龙田都有,但真正形成规模形成品牌而且实现科学管理板桥算是其一。“休宁的水是财,休宁的财是水”,一直不深谙其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次到板桥看了那里的冷鱼塘,看到了星罗棋布的农家鱼乐馆,我被深深地震撼了。

从休宁出发,车过兰渡,左转沿溪而上,阳干、溪口我都是去过的。在昌辉的新厂区左转,就进入了板桥地界了。界首、燕窝、花桥,听着“板桥通”汪红兴老师一路的讲解,让我对板桥的历史有了一定的了解。过板桥呈村时,那河湾里的圆形油菜花地,在摄影图片展中已见过多次,这次是亲眼目睹了,只是没有开花,壮观景象也未成。但那绿油油的一片,是可以遥想来年的辉煌的。一路逶迤,行程百余里,终于到了杨林湾村。一条百米长廊赫然出现在眼前。上面有红字题额:军民鱼水情文化长廊。复前行,进入村中,村子如马形,水口林茂密,房屋以上世纪70年代房型为主,街道青石铺面。

汪昱庭,名震上海音乐界汪氏琵琶大师的故居就在村中,这是一幢清末民初的老宅,斑驳的墙面可见有百年沧桑,屋内条案中堂徽派布局,幽幽天井漏过寒光,梁额上木雕遍布,尤其中梁的郭子仪拜寿多层雕镂,工艺精湛,与黟县宏村承志堂的木雕有得一拼。汪家琵琶后人尚居祖房,烟火气息弥漫。

于村中鱼贯出,至板桥鱼博馆。这是一幢新建的二层洋楼,一层陈列了一条冷水鱼模型,“鱼跃龙门”的寓意当是板桥的旅游标志了。至二层,厅中有板桥的民风民俗器物展出,有“待到山花烂漫时,到板桥,赏花、品鱼、爬古道……”的宣传画。更有价值的是一块康熙三十三年的《立山养石碑记》,青石端正,文字古朴,记录了村规民约:偷伐树木者罚演一台戏。我想板桥这郁郁葱葱的林木保护得如此规范,与此当是难舍难分的。

十点整,又跋涉三十里到徐源。徐源又名徐公源,是一路陪伴而行的那条浙水河的源头,河道至此也愈加逼仄,这儿也是浙岭的古道起点,汪老师说徐源是水之源,也是山之源。从这里为起点爬三十里古道就是高山湖,翻过高山湖就是江西婺源境了。徐源村三十余户人家,都是胡姓,始于北宋,由江西婺源迁入,定居于此,算来已有千年历史。村人临水而居,沿溪上,风景如纸扇一折一折打开,家家门前有水塘,塘从河中筑坝引水流入,从塘尾流出,活水养鱼。塘上覆竹桠,以遮光线直射,塘中青草菜叶飘浮,见我们忽然闯入,已然受了惊吓,水塘中泛着粼粼涟漪。

中午,在鱼家乐吃饭,大快朵颐的鱼头,鲜美的鱼汤,喷香带着柴火气息的蒸饭,一切都让人想到那美好的田园气息和土色土香真滋味。走进板桥,好山孕好水,好水养好鱼,而好水是伴着当地的淳朴民风的。

新闻推荐

女子骑车不慎落水 休宁两兄弟在刺骨冰河中救人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讯“要不是阿虹兄弟,我这条命就没了,真的谢谢他们。"1月27日中午,休宁县人民医院骨伤科病房,该县齐云山镇典口村民邹秋香回忆起自己经历的危险一幕,非常激动和感...

休宁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休宁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