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宁重勒董其昌“鱼乐国”碑刻立原处
□汪红兴文/摄
9月9日下午,笔者来到休宁县溪口镇晒袍滩村水口处,发现一块由明代著名书画家、礼部尚书董其昌题写的“鱼乐国”青石碑刻,已经重新立于碜溪河畔峭壁上,使这一300多年的“鱼乐国”胜迹得以恢复重现。
晒袍滩村相传为乾隆皇帝晒龙袍之地,古名碜川,是个地处深山仅70多人的小山村,为凌姓聚居地。但该村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是北宋抗金名臣、南京(今河南商丘)应天知府凌唐佐的故乡。该村崇文重教,耕读为业,不事商贾,乡居教授,然文学行谊之士,世不乏人,被誉为“邹鲁之乡”(见明代曹嗣轩编的《休宁名族志》载)。现该村仍保存着堪称徽州现存保护最为完好的古墓之一——凌右文之墓。这是村人清朝乾隆年间兵部左侍郎凌如焕“奉旨还籍”,为其养父凌右文所建,此事两次惊动了乾隆皇帝。该墓规模巨大,青石铺陈,有200多平方,落差达20多米,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许多徽学专家见之,赞叹不已。
晒袍滩古水口历来为徽州胜景。据碜溪村原支部书记凌金喜先生介绍,董其昌题写的“鱼乐国”古碑,长约1.5米,宽约0.7米,嵌在水口的峭壁上。据老人们介绍,古碑历代相传,足有300多年历史了。“鱼乐国”三字是盛赞该村的水口古木参天,水势弯环,水质清洌,藏风聚气,鱼儿悠然,自得其乐的胜景。至今该村的水口依然是青葱蓊郁,鱼儿欢乐,古堨依然,溪水潺湲的诗情画意景象。
据了解,国内董其昌题写的“鱼乐国”碑刻有十多处,如浙江平湖、绍兴、天台山等地均有。至于该村“鱼乐国”碑刻的由来,由于该村村史资料散佚不完整,目前尚未发现确切的文字记载。民间传说众多,有外甥说、云游说、附会说等,有待进一步考证。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因开山修建公路需途经该村水口处,为防止古碑被毁,古碑被移至路旁,略有破损,后时任溪口区委书记许胜利和县文化局的干部下乡至该村时见之,决定将古碑征集到县里,收藏于中国状元博物馆内。
近年来,在美丽乡村的建设过程中,当地村民意识到重立古碑,彰显地域文化的意义,于是决定重立碑刻,恢复胜迹。两年前,凌进喜先生特地到状元博物馆拓印了古碑,今年该村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凌伟乐先生个人捐资,按原样摹刻青石碑刻。前几天,在村民们的共同帮助下,“鱼乐国”碑刻重立原处。字体为硕大的金色,圆润饱满,遒劲有力,神采飞扬,上有董其昌落款。
碑刻重立,恢复了晒袍滩水口胜迹,为水口增添点睛之笔,提升了该村水口的文化品位,为下一步该村的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新的亮点。
新闻推荐
□记者汪嫒吴玉莲晨刊讯一位脚穿布鞋衣衫质朴的老人,一个座无虚席掌声雷动的大厅,一场妙语连珠精彩绝伦的演讲,9月8日下午,现任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题为《坚持文化自信,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忠实守望者...
休宁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休宁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