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商人兴资捐办 村村到处林立

市场星报 2017-08-30 01:03 大字

休宁自古有句话“十户之村,不废诵读”,说的就是休宁古代私塾林立、无村不有的盛况。

这也就是休宁为什么是中国第一状元县的最好解释。

古人以为“学以畏而成”,“十个钱读书,七个钱买打”,“我的儿子不听话,老师只管打”,几千年的私塾也造成“师道尊严”和体罚学生的恶习。但这种民办基础教育的组织形式,多样又适用性强,遍布广大农村和城市,其作用绝不可低估。再小的村都有一所私塾,大点的村则远不只一所。

徽商有个特点,崇文重德。他们自己做生意,希望自己的子女,自己的儿子能够读书,通过科举道路,能够走上宦道,走上仕途。

因而,徽州乡村里的私塾基本上都是商人捐资办出来的。   

抱一书斋 守约而学的免费读书

位于黟县碧阳镇南屏村“抱一书斋”,是李氏家族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之一,当时作为私塾供家族中子弟读书之用。

房主李宗煝,又名李金榜,出生于清道光年间,当年由于家境贫穷,只读了两年的私塾就外出商营谋生,光绪年间,李宗煝因营运淮盐而发了大财,是黟县最成功的商人之一,成为闻名大江南北的富商。

在故乡,他捐资兴办教育,在西递、陈闾、南屏村分别办起了三所免费私塾,以供贫穷子弟入学读书。“抱一书斋”就是三所私塾之一,建于光绪年间距今约130年,取名为“抱一”。

“抱一”二字取自《老子》“圣人抱一为天下式”,按照《辞源》的诠释,“抱一,犹守约之义。”如此看来,李宗煝当年将书屋命名为“抱一”或许有两层含义:一是督促自己永远信守“免费私塾”之约,二是激励家族学子抱定一个宗旨,心无旁骛地一心学习。

其中,敬贤堂为当年教书先生的故居厅堂,显然有些窄小、暗淡,中间挂有孔夫子画像。而用于上课的穆贤堂较为宽敞和明亮。怡心园是学子们下课休息嬉戏的场所,其布局和苏州园林很是相像,有廊亭、回廊和美人靠及月亮门。

以文家塾

选址宏村最美的地方

现在的人,更多地是叫它“南湖书院”。

在明代末期,黟县宏村人在南湖北畔修建了六所私塾,又称“依湖六院”。在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此六院被合并,取名“以文家塾”。以文是人名,因为汪以文在书院建设过程中,出资最多,并且出力最大,汪授甲遂建议以“以文”为书院名,同时还有以文会友之义,获得族人的一致同意。

以文家塾是座具有传统徽派风格的古书院,占地约6000平方米。书院由志道堂、文昌阁、会文阁、启蒙阁、望湖楼及祗园六部分组成。一湖碧水位于书院前,连栋楼舍接着书院,书院黛瓦粉墙,与碧水蓝天交相辉映。原有“以文家塾”金色匾额,是清朝翰林院侍讲、大书法家梁同书93岁时所书。现在门楼上悬挂的匾额为后仿。

选址于宏村风景最秀美的地方,坐北朝南,视野开阔;建筑选材考究,不亚于家族中心——祠堂,如梁柱精选白果、香樟树实木制成,因为有香气可驱除蚊虫,近两百年来没结过蜘蛛网。这种四面无窗,以漏空天井采光和透气的建筑形式,是徽派建筑的特点。天井的地下有多个蝙蝠形的漏水孔,是为了将雨水集中收集到固定的地方,形成所谓“明圳粼粼门前过,暗圳潺潺堂下流”的奇观。

书院为宏村汪氏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贤能的后人,诸如曾任大清内阁中书汪康年,民国时期驻英、日公使、代理国务大臣汪大燮,当代著名科学家、澳星发射研制专家之一李小娟等一批著名学者均启蒙于此。

吴尔宽私塾 陶行知的启蒙之处

在休宁,尊师重教,蔚然成风。私塾遍地,族学、社学林立;书院众多,县学发达。县城虽小可私塾林立,到清康熙年间休宁大小私塾已达562所。

休宁人非常重视小孩受教育。小孩大了便要送入私塾,后来是“学堂”,读书识字。休宁人甚至当着小孩的面,要求老师:“小孩不听话,只管打,三个钱买书,七个钱买打。”小孩做错了事,大人总是斥之“不识得救”,意印书未读好、数还不识,怎能不犯错。

在休宁万安老街东端的一个巷弄里,有一幢两层徽派民宅。这是万安镇国学功底很深的秀才吴尔宽坐馆的私塾,现在是陶行知启蒙馆。

1898年,七岁的陶行知先生因寄养在万安附近外祖父家,来此拜万安老街的吴尔宽老先生为师就学,七年的私塾之学奠定了陶行知的学问基础。1908年,17岁的陶行知在歙县崇一学堂毕业,在这万安老街边的“古城岩下,水南桥边”码头上船,往杭州求学,与送行的父亲洒泪相别。万安老街旁父亲的身影,给少年陶行知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

新闻推荐

休宁县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改造 力争10月底前全面完成

本报讯休宁县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整体改造,力争在10月底前全面完成。老旧小区整体改造是休宁县今年34项民生工程之一,项目总投资500万元。改造工程于8月初动工,目前正在紧张施工中。在柏树路周...

休宁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休宁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