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工徽匠”托起“制造大省”的太阳——省政协“加快建设技工大省”专题协商会综述
本报记者毛学农“药工”比赛秀技能。 本报记者 袁家权 摄
加快建设技工大省,是省委、省政府为贯彻落实五大发展行动计划,深入实施人才强省和创新驱动战略,为制造强省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而作出的重大决策。今年4月,省政府出台《支持技工大省建设若干政策》,提出十条含金量很高的具体举措。7月21日下午,省政协举办“加快建设技工大省”专题协商会,就落实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进行协商议政,开具良方。职业教育如何走出尴尬
一方面用工市场招人难、用人难,另一方面职业教育招生难、办学难——长期以来,职业教育一直不被看好,处境尴尬。据省政协专题调研考察组了解,人力资源市场上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求人倍率(招聘与应聘倍数)分别达到2倍、3倍、3.5倍,企业对技能人才的招聘满足率不到40%,其中高技能人才不到20%。受传统思想影响,技术工人的社会地位和待遇依然较低,还未牢固树立技工也是人才的观念,重普教、轻职教,重学历、轻技能的倾向未从根本上得到扭转。
“职业教育在相当一部分人的眼里还是二流教育、补救教育。 ”民革安徽省委指出,片面地、不切实际地追求上高中、上普通高校的现象严重影响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往往是报考普通高中或普通大学无望的学生,经过招生宣传才报考职业院校。这成为制约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瓶颈。建议将高技能人才作为高层次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大在推荐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等人才工程中的比重。建立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社会为补充的高技能人才表彰奖励制度,树立一批高技能人才先进典型,授予相应的荣誉称号,广泛宣传其在国家经济建设和企业发展的作用和贡献,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良好社会氛围。“工学一体”培育“工匠精神”
“大国工匠”的培养,不仅仅需要培养人才专业技能,更需要有专注“工匠精神”。民盟安徽省委建议要在职业学校开展“工匠精神”培养,并把它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智育、体育、美育相互渗透,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围绕这一精神开展教学改革。
但很多职业学校在关于职校学生职业素养以及“工匠精神”教育上,仍沿用传统“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科为本位”模式开展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这种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仅不利于学生专业技能提高,更凸显出学校在 “工匠精神”以及职业素养培养上诸多问题。
民盟安徽省委认为,“工学一体化”课程改革实践,把以课堂为主的学校教育和获取经验的岗位工作结合起来,把学生成人教育始终贯穿于培养过程之中,不但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还有利于提高学校教育对社会要求的适应能力,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校企合作”推动“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是保障职业教育质量的生命线,产教融合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特征和重点建设任务。致公党安徽省委建议,深化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
据反映,目前校企合作深度不够,企业参与合作的意识不强。一方面,顶层设计不完善,没有从路径、资金、教育角色等方面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做出完整性、指导性的规定,导致作为生产经营者的企业更关注效益创收而参与职校教育的主观意愿不强。另一方面,校企合作层次浅、内容少、形式单一,制约校企深度合作效果。如某职业院校,合作企业几十家,合作形式大多以顶岗实习为主,真正合作超过三年的企业不到10%,合作企业的经常变动影响合作的深度和效果。
致公党安徽省委建议,由各级政府相关部门领衔(不能只靠教育主管部门,还需要财政、经信委等多部门参与),结合校企合作体系建设,搭建校企对接的平台,构建双方可操作性的政策环境和渠道。建立稳定、规范、持续的师资成长机制。同时应加强工作考核,以保证该项工作的实际成效,防止走过场,保证师资培养的可持续和有效性。“双师型”与“双元制”
职业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传授技能,构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必要条件。省政协常委朱新中建议着力构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他认为,职业院校要切实改变“重学历、轻资历”、“重文凭、轻技能”的用人机制,有计划地选送青年教师到企业和政府培训、挂职、实践锻炼,不断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通过优惠条件积极引进行业公认的专业人才和企业公认的管理人才担任兼职教师;通过与企事业单位和行业组织合作建立“教师工作站”,总结交流专业技术实际操作规范、要求和经验,确保教学内容紧跟市场、贴近实际、更具实效。
同时,朱新中认为,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关键是要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目前,安徽省各类职业院校,还是以学历教育为主,学用脱节、名实不符的现象比较普遍,这是影响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建议借鉴德国“双元制”教育制度,学生小学毕业后,根据文化课成绩和个人自愿,分别安排进入文理中学和职业教育类中学。在职业教育类中学,实行学校与企业共建机制,学校负责教授理论知识,企业负责提供实践操作,以能力培养为核心,行业协会负责质量监控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发放,通过系统而制度化的“双元制”教育,为社会培养大批具有高超职业技能和优秀职业素养的人才。“学徒制”造就高级技工
休宁德胜-鲁班木工学校推行现代学徒制,把普通的学生培养成匠士,并授予“匠士”学位,让合格木工和教授一样享有同等的荣誉,开了中国职业教育的先河。2014年、2015年两名学生分别代表中国参加国际木工技艺大赛,获得了传统工艺奖。
安徽省行知学校徽雕艺术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试点后,在徽雕艺术特色人才培养方面取得可喜成就,已有20多人荣获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和省级非遗传承人称号,2人荣获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和高级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黄山职业技术学院徽雕艺术专业2015年作为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聘请了多位徽雕工艺美术大师和非遗传承人入校教学,经过一至两年的培养,学生已经熟练掌握徽州三雕的基本技能,即将进入“徽雕大师工作室”实习。
致公党安徽省委对黄山市几所院校调研发现,现代学徒制在培养高级技工人才方面成效显著。致公党安徽省委建议安徽省应及时制定相应的培训法规,对学校、企业、师徒等关系做出法律约束,保证各方的合法权利,着重解决学校和企业管理风险、企业经济效益维护、师徒权益保障等主要问题。
尽快建立教学质量第三方认证体系,改变目前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既当“教练员”又做“裁判员”的现状,建立相对独立的教学质量认证机构,形成相对全面的教学质量认证体系,采用相对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认证办法,从根本上为现代学徒制保驾护航。打破高技能人才发展“天花板”
民革安徽省委建议,针对劳动者的发展需求,进一步为高技能人才晋升发展拓展空间。改革职称评审制度,破除身份界限,在积极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同时,支持高技能人才参评工程系列专业技术资格,推荐列入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工程。改革人事制度,允许高技能人才根据个人能力和社会需求,从技能岗位向专业技术或管理岗位流动,允许其通过公开招考(招聘)向公务员(特别是技术类)和事业单位管理人员队伍流动,畅通企业高技能人才到职业院校任教的通道。进一步突破年龄、资历、身份、比例限制,引导企业加快建立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知识水平的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以此为基础,对在技能岗位上掌握高超技能、作出重大贡献的骨干人才或在职业技能竞赛中脱颖而出的优秀人才,允许直接认定职业资格或破格晋级条件,为其提供成长“快车道”。
引导企业探索建立内部技能人才职位体系,形成包括首席技师、资深技师、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等在内的技能人才职业生涯通道,有条件的企业,鼓励其探索建立特级技师制度,以更好打破高技能人才发展 “天花板”。鼓励企业支持高技能人才通过各种方式直接或间接参与企业管理特别是技术管理,管理决策中发挥独特作用。
新闻推荐
□记者舒俊/文吴玉莲/摄暑假期间,当城里孩子忙于各种夏令营、兴趣班时,农村不少留守儿童却显得单调得多,他们大多数人除了写作业、干农活,几乎没有其他活动项目。为丰富这些留守儿童暑期生活,7月22-24...
休宁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休宁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