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徽”字牌,黄山城乡品质持续提升
黄山市城区越来越美丽。潘成/摄
2018年以来,黄山市住房城乡建设系统着眼于打造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城市,实现城乡建设管理品质跨越提升;加快构建“城市组群+区县城+重点镇+美好乡村(传统村落)”的四级城镇体系;推进中心城区扩容升级,加快构建三江口核心商圈,提升老城区、拓展城西片区,城市综合承载力和城市美誉度进一步提高。
路网更通畅,老小区展新颜
2021年,全市城市道路总里程1035.7公里,比2017年增加278.72公里,人均道路面积比全国平均水平多9.04平方米。城市路网日渐完备、交通“微循环”逐步完善。配建停车位和新建公共停车场加速实施,四年来全市累计新增停车泊位10702个(中心城区新增停车泊位4741个),城区“停车难”问题逐步缓解。
预计2021年底,全市绿化面积2.4万公顷,各类公园绿地、广场达55个;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5.78平方米,比全国平均水平多0.98平米。形成了以山水林地为依托,城市公园、滨江街头绿地为主体,道路绿化为支撑,小区绿化为基础的城市绿地系统。大力实施一系列生态修复项目,城市生态环境水平跃居全国前列。
截至2021年底,全市城市供水管网将达到1656.3公里,城区供水100%覆盖;市政雨污管网1403.2公里(雨水管网710公里,污水管网675公里,雨污合流管网18.2公里),全面加强城市内涝点、积水点改造,年来累计改造41处;全市污水管网达688公里,5年来实施中心城区29条道路雨污分流改造、黄山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和祁门县污水处理厂迁建,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5.28%;全市天然气储气能力达91万立方米,供气管道837公里,用气人口29.53万人。城市地下管网安全运行监测系统共产生告警15.8亿件,其中有效告警330件,处置率100%,有效保障了城市安全。
全市累计完成老旧小区整治310个,改造面积647万平方米,惠及住户59420户;全市累计完成棚户区改造8577套,改善了棚户区居民住房条件,优化了城市布局。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51.2平方米。
城乡更干净,文化保护更完善
黄山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建成运行,年均生活垃圾处理量超25万吨、发电量达1亿度。市内全域生活垃圾应收尽收、应处尽处,实现生活垃圾处置从填埋向焚烧过渡,从无害化向资源化跨越。全市餐厨垃圾收运体系基本建成,餐厨垃圾能力达115吨/日。全市建成(在建)4个建筑垃圾处理厂,实现对大件垃圾、装潢垃圾的无害化处置及资源化利用。建成市县一体化数字城管信息系统,不断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率先在全省全面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市场化运营。通过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PPP项目,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清扫保洁全覆盖,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农村危房改造全面完成。中国传统村落得到有效保护,全市累计271个村列入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占全国传统村落总量的3.9%,在全国地级市中位列第二名。
2018年以来,黄山全市累计实现建筑业总产值329.45亿元,年均增长24%。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全市建筑企业总数从2017年底的142家增长为目前的304家(不含施工劳务企业25家),一级资质企业由7家增长为26家,二级企业由50家增长为114家。建筑业从业人员达到8余万人,建造师、建筑师、高级工程师等持证管理人员达1.5万余人。
开展城市体检工作,找出城市“病灶”,为城市更新提供依据和建议。加强历史文化保护,顺利完成历史建筑保护试点工作,推进实施徽派建筑数据库等历史文化保护项目,完成2327处历史建筑测绘建档,完成11处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报批和7条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健全历史文化保护法规政策体系。
今后五年,黄山市住建系统将坚持国际标准和黄山特色,把黄山建成生态型国际化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城市。到2026年,建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功能齐备、安全高效的现代化新黄山城市建设管理体系,城镇化率达到59.26%。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
新闻推荐
9月7日上午,祁门县安凌镇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吴红仙在合肥省立医院经过4个小时的采集,成功捐献270毫升造血干细胞,她是...
祁门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祁门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