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希平:秋风摇落故人稀
赭山之巅的刘希平墓
刘希平墓在大赭山之巅、舒天阁之东北角。墓碑仿南朝陵墓神道柱,石榜上四面刻有刘的六安同乡、北大高一涵先生撰写,祁门方绍武所书《刘希平先生墓碑》,约略是刘希平之平生遭际。
刘希平墓地约120平方米。1932年,人们在山顶为先生建造了一座石亭,取名“爱晚亭”,大约是“哀挽”之意吧。亭两旁柱子上有一副对联,其文曰:朝霞菲微枯草泣;秋风摇落故人稀。
刘希平的丧葬是有些奇怪而悲凉的。
1924年8月17日,刘希平因积劳成疾在芜湖逝世,终年52岁。因其一生清贫,灵柩寄厝于法华庵内。次年春,刘希平追悼会召开,灵堂两旁悬挂着一副挽联:矢志在新民,岂期白下归舟,遽尔琴音断流水;怆怀思往事,遥望赭山晴树,幸留浓荫庇群英。1929年入土为安,前后长达五年。
刘希平(1873-1924),六安县东南乡施家桥人。1906年求学日本,毕业于东京弘文学院和明治大学,获法学士学位。此间与朱俭之、朱蕴山等发起天足会,结识孙中山后,加入同盟会,宣传革命。
1911年,刘学成回国,无意于官场酬酢,而致力于教育,与光明甫等创办安徽江淮大学,自任教授,校长由光明甫担任。1913年,安徽都督柏文蔚举兵讨袁,刘为之奔走呼号,事败避居至上海,并倾囊接济青年学子。1916年,安徽巡按使韩国钧请刘出任政务厅长,不应。继而受聘于芜湖省立五中,教授国文和修身课。1920年,任五中校长,与共产党人高语罕合作,力革旧弊,倡导民主,创“财务公开、 校务公开”原则,组织学生成立自治会,兴新学、励青年,抨击旧文化,传播新思想,率领学生反帝反封建,成为社会改革的中坚。而“五中”则成为安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之策源地,培养出曹渊、祖晨等优秀革命战士和蒋光慈、吴组缃等优秀知识分子。不仅如此,他还同时与高语罕等创办商业、工读、公立职业等学校,不遗余力。
1921-1923年,安徽发生“六·二”学潮、废督裁军、反对二届省议会、驱逐省长李兆珍、痛打猪仔议员、反对倪嗣冲和马联甲等斗争,刘和高主持筹划,直接指挥。1921年,安徽学生请愿遭到镇压,刘与光明甫等挺身而出,主持组织“安徽六·二惨案后援会”,与反动军阀斗争,迫使省教育经费从92万元提高到150余万元。同年秋,安徽第二届省议会选举,贿赂盛行,政务厅长王淮琛筹召贿选会议,刘闻讯赶到王宅,拍案力争,王淮琛弃职而遁。刘一时名噪江淮,深孚众望。
1923年,刘希平在反动军阀马联甲通辑下出走。次年春,赴南京筹建新民中学,自任校长,资金不足,典卖衣物。1924年8月病逝于芜湖。刘生前在安徽教育界颇有影响,朱蕴山、高语罕、光明甫、李克农、阿英等曾给以很高评价。《刘希平小传》被收入上世纪四十年代出版的《第一次中国教育年鉴·戊编·教育先进传略》。
刘希平的一生和芜湖有着不解之缘。只是那个时代,和芜湖有着不解之缘的人物岂止刘一人而已。唯有刘希平长留在芜湖,最终埋骨赭山,长眠于此。不远处尚有抗日爱国将领戴安澜墓。
赭山何其幸也!
本文选自《芜湖史话》
新闻推荐
近日,省林业局公布2020年度安徽省森林城市、森林城镇和森林村庄名单,黄山市祁门县小路口镇、黟县渔亭镇、休宁县源芳...
祁门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祁门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