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家乡的中秋粿
周国胜
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这天晚上,皓月当空,抬头仰望那十五的月亮,记忆之湖也打开了闸门,童年有关中秋节的点滴记忆如鲤鱼跳龙门般跳跃起来……
家乡祁门那时的月饼比如今的大,但大约只有手指那么厚。馅子很简单,主要是红糖加冰糖掺和在一起的,外面撒满芝麻,用纸简单包装的。尽管没现在的月饼包装豪华,馅子也没现在的莲蓉、蛋黄、水果之类这么丰富,但我还是更喜欢那种价廉物美的月饼。当打开包装纸,一股芝麻香味扑鼻而来,满屋子都闻到香味。
家乡过中秋还有一种饼叫酥饼,馅子和月饼一样,同样大,但外面没芝麻,饼中间有个大红圆点,味道和月饼又不尽相同。月饼和酥饼一般都同时买回来过节。
每到中秋节,家乡便已丹桂飘香,正是个收获的季节。山上的玉米棒子开始喷喷香,田里的稻谷也笑弯了腰。这是个传统的佳节,尽管农村里忙得不可开交,节前几天,家家户户的大人也要抽出时间把割来的新稻子临时弄点晒干碾成新米并加工成粉做成粿子供一家人品尝。村人把这种粿子叫做“中秋粿”,粿子的大小和厚度如同芝麻月饼,一般农家人为了省钱往往就以这种自己手工做的中秋粿代替月饼过中秋。
我家过中秋多以自家做的中秋粿来代替月饼的。父亲学过木匠,用檀木雕成的粿印模子,模子雕有“花好月圆”“嫦娥奔月”“福”“寿”等各种图案和文字,模型有带花边的圆形、枫叶形、桃子形等造型。在粿印里撒点干粉,当把揉好的一个个小粉团摁在这些造型各异的粿印上,稍加一敲,一个个造型别样的中秋粿便做成了。然后在做好的粿子正中间用红颜料点上一个大红点,意喻一家人团团圆圆。接着把粿放在箅子上,添加木柴用大火蒸熟,便可以趁热蘸点白糖吃了。整个做粿过程,只要我们小孩放学在家,一般都屁颠屁颠跟在大人后面转,嘴里馋得要命,不舍得离开半步,直到能吃到蒸熟的中秋粿才心满意足。做粿的过程好玩,自己动手在粿印里“咚、咚”地敲下那印有图案的粿子,忒兴奋。我觉得敲下的不仅是粿子,敲下的更是农民的希望,代表了这一年农家又有了好收成。
这种蒸熟的中秋粿冷却后还可切成一片片的用自家种的农家菜炒着吃,味道与年糕相媲美。中秋粿做好之后,有的人家也要上街去买月饼和酥饼各一斤(半斤一个或一斤一个的两种),顺带割个二三斤猪肉来蒸粉蒸肉吃。
不过农村忙,多年来农家一般是没空赏月的。月饼和新米做成的中秋粿都是中秋节的早上吃的,吃过中秋粿,中秋节那天人们还得下地去抢收稻谷和玉米呢。正如一首诗中写的“村北村南打稻声,荒园屐齿亦嬉晴……”的景象。等到一轮明月当空,一家人坐在月光下赏月吃月饼,农家人只怕早已伴着呼噜声进入周公的梦乡了。
时至今日,身在异乡的我已多个中秋节未吃到家乡的芝麻月饼了,但父母自己种的稻子新做成的图案精美的鲜粿子我每年都能如期收到。尽管每次收到包裹打开时那中秋粿都已挤瘪变了形,甚至都有些异味了,但我一个也不舍得扔掉,我用热水洗干净,依然留在中秋节这天蒸着吃,总是吃得津津有味。望着那一个个千里之外的家乡寄来的中秋粿,我觉得除了体验到“粒粒皆辛苦”外,更有家人浓浓的爱,让我一生都享用不尽。
新闻推荐
本报讯为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管理,黄山市各地近期纷纷行动。屯溪区食安办召开2020年食品安全工作会议,强调聚焦问题...
祁门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祁门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