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门除了红茶,还是新安医学重镇,中国“御医之乡”。但多年以来,这个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文化旅游资源却一直被忽视 “文化+” 如何为发展赋能
在第十五届中国(深圳)文博会主题活动——第九届全国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暨2019中国最美县域榜单发布会上,祁门是安徽6个入选最美县域的地方之一。
然而,相比黄山市的其他兄弟区县,今日祁门显得有些尴尬低调:资源好但发展慢,优势足但实力弱,这里连全市优势主导的旅游业也一直不温不火,一手好牌打得不尽如人意。日前,记者探访祁门,试图从文化维度解码“御医之乡”,探讨“御医文化”培植经济发展新动能的路径。
祁门多“御医”,振兴正当时
在不少宫廷剧中,“御医”这一角色几乎是“标配”,即使是不太懂历史的人,也会觉得能当上御医的人医术肯定是国内顶尖的水准。令人想不到的是,在远离京城的古徽州乡野之地,仅祁门县明清时期有史可考的御医就达21人。
其实,许多了解徽州文化的人都清楚,徽州多御医虽在意料之外,却也在情理之中。明清是“贾而好儒”的徽商鼎盛时期,得益于徽商雄厚财力的反哺,徽州崇文重教,“十户之村不废诵读”;受益于“无徽不成镇”的广袤人脉,南北文化在徽州碰撞交融。在“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思想的影响下,徽州大地名医辈出、百家争鸣,把新安医学流派推向巅峰,徽州也成了明清时期中医药的“硅谷”。
长期从事御医文化研究的祁门县政协秘书长倪群介绍,要成为一名御医不是件容易的事,首先要有一个六品以上的官员推荐,方可报考太医院;被太医院录取后要读三年书,每年参加两次考核,考核通不过者留级;三年合格通过礼部考核,才能成为太医院的医生;如果医士有空缺,参加会考补缺,才有可能成为一名真正的御医。推算下来,从进入太医院到成为御医,至少需要10年。
祁门是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也是新安医学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历史上名医迭出,良医代代相承。据不完全统计,史载祁门名医190余人,著有医书40余部250多卷,其中,徐春甫倡导成立了世界医学史上第一个学说团体——“一体堂宅仁医会”,历时几十年编成《古今医统大全》100卷,至今被公认为我国古代十大医学全书之首;陈嘉谟首创中药炮制方法分类,第一次提出“紧火”的概念。
倪群认为,祁门盛产御医有诸多因素:一是教育背景,徽州历来重视教育,而御医需要很强的文学功底;二是医学传承,祁门御医中有父子御医、兄弟御医、师生御医等。比如祁门人汪机,是新安医学的重要奠基人,《明史李时珍传》记载:“吴县张颐、祁门汪机、杞县李可大、常熟缪希雍,皆精医术。”汪机在当地弟子众多,不少御医都出自他的门下。三是中药材丰富,祁门中药材品种多达895种,祁术、祁蛇等道地药材久负盛名,成为滋养仁者医术的肥沃土壤。
含辛茹苦、卧薪尝胆,方从乡野走向殿堂。祁门御医频出给了我们启迪:幸福不会从天降,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干任何事情,要有远大的志向、仁者的情怀,更要有坚韧的毅力和不懈的追求。对于当下的祁门来说,发展是首要任务,提振广大干群的精气神则是当务之急。
立足中医药,打好特色牌
沧田桑海,几百年过去了,祁门传统医学世代传承,如今的祁门蛇伤研究所就是其传承代表之一。
祁门山高林密,是祁蛇(五步蛇)的主产区,祁蛇最早记载可追溯到《山海经》,当地深厚的医学渊源成就了民间蛇伤秘方。祁门蛇伤研究所来头不小。1965年,当时卫生部和华东局领导直接过问,是省政府批准成立的我国首家集研究、治疗、产品“三位一体”的科研事业机构。该所研制的“祁门蛇药”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蛇伤蛇种的早期快速诊断研究”获安徽省首个国家发明奖,“蛇伤急救包”等被特批为全省应急采购药品,并远销非洲多国。
祁门蛇伤研究所所长、省级非遗传承人汪胜松介绍,该所现为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协作组成员单位,有7项成果获国家和省级科技奖励,8项获国家发明专利,祁门蛇伤疗法正在申报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到去年底,累计救治蛇伤病人10万余例,治愈率高达98.6%,服务范围辐射到全国100多个市县以及国外游客。
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近年来,祁门蛇伤研究所运用蛇类特色医药,拓展治疗各类无名肿毒、蜂(虫)螫伤、顽固性皮肤病、风湿免疫类疾病以及危重型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等重大疑难疾病,初步疗效可喜。值得关注的是,该所主持的“祁蛇毒抗肿瘤栓剂的成药性研究项目”,被列入省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的科技攻关项目并取得新进展,或为肿瘤患者带来福音,为中医药产业发展打开一扇大门。
当地相关人士介绍,祁门蛇伤研究所创办时下辖一家效益不错的蛇药厂,可惜20年前因机制等因素关停,蛇药不得不对外委托生产。另外,县里财力有限,且蛇伤所为县卫健委下属单位,牌子大架构小,只能在“螺蛳壳里做道场”。
祁门野生中药材种类繁多,常见药用植物600多种,有70多种可以形成规模效益,祁蛇、祁术、黄精等地道药材闻名遐迩,中药材一直是当地老百姓的副业收入。多年前,祁门县提出打造“黄山药谷”,做大做强中药材产业。然而,目前该县4.5万亩中药材中,人工种植仅2.1万亩,且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基本处于卖原料状态,没有形成规模产业,十分可惜。
据悉,今年7月底,祁门县出台扶持中药材种植实施方案,对种植户、合作社和企业种植中药材进行以奖代补。“这是一个积极信号,任何地方的发展都要立足特色资源,做大优势产业。”黄山市一位政协委员认为,黟县几十年专注做旅游,徽州区一心一意抓工业,祁门可以立足优势,专注打造大健康产业。
生态融养生,服务大健康
多年前,倪群到北京出差,路过一家烤肉店,看到排队的人像条长龙,一直站到马路边。“这家烤肉店有什么秘方?竟能吸引这么多人排队!”疑惑间,看到招牌大字:配方源自明代御医徐春甫。
“当时还不了解徐春甫,后来才知道竟是我们老乡。”从此,倪群开始研究祁门御医文化。他说,历史上各朝代御医留下的大量医案、医方,不仅涉及到治病救人,还与强身健体、养生保健、美容美发等都有密切关系,如果分门别类地挖掘整理这些秘而不宣的宫廷秘方,会形成一个潜力巨大的产业。
倪群认为,民以食为天,去年我国餐饮市场整体规模超过4万亿元,祁门可结合发展文化旅游、康体旅游,打响“御医药膳”品牌,发展连锁经营。
祁门县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森林覆盖率高达88.64%,居全省首位,其中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列为“中国优先保护生态系统”,祁门红茶极富营养保健功能。另外,祁门的御医文化品牌、特色中医药资源以及众多的徽州古村落,这些都是发展特色旅游的资源,更是发展养老养生产业的优势。
“祁门这些年发展步子不快,固然有一些主观因素,但也有交通不便等客观制约因素。”当地一位干部说,昌景黄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济祁高速公路正在加快建设,池黄高铁、昌景黄高铁已全面动工,未来几年祁门将全面融入全国高速公路和高铁路网。
目前,祁门县正举全县之力谋划发展融旅游、文化、生态、养生于一体的大健康产业。在祁门县新城区的高铁站区附近,总投资12.4亿元的御医康养小镇正在加快推进。小镇分为康养总部基地、休闲度假区、康养居住区和御药种植疗养区四个板块,是祁门县打造大健康产业的启动项目。据了解,祁门大健康产业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和“御医之乡”“祁红之乡”等特色文化品牌,以“药、医、养、健、游”一体化化发展为目标,加快中医药保健、健康养老、生物医药、文化旅游等融合发展,打造环牯牛降区域优质中药资源保护区、御医文化度假村、祁红睡眠小镇等文旅新业态,开发中医药庄园体验、森林康养等特色旅游,推动中医药产业和健康服务业发展,祁门美好前景可期。
新闻推荐
本报讯“真的很感谢祁门县人社局举办的技工大省技能培训民生工程,我对茶树的种植技术、茶园的病虫害管理,以及祁门红茶...
祁门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祁门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