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来西亚遇到『六安』 ■何华,作家,出版有 《 一瓢饮》《试遣愚衷 》《 买金的撞着卖金的 》 等,现居新加坡。
近来,每一次出游,最终都归结到“茶”上。
去马来西亚小镇金宝悠哉了两天。这是我第二次去金宝。金宝的瓦煲饭,大名鼎鼎。行前,头脑里跳出的第一个念头就是陈少卿瓦煲饭。
傍晚时分出了金宝火车站,迎面是山,车站和山挨得这么近,让人欢喜。山头云雾缭绕,仿佛火车停靠在仙境一般的地方。熟门熟路,步行十分钟就到了旧街场,仍住在富利华旅店,放下行李,直奔“陈少卿”,还是坐在两年前坐过的位子。大约半小时,瓦煲饭上桌,盖子掀起饭香四溢,漫长的等候,值了。配瓦煲饭的一小片煎咸鱼,酥酥脆脆,挤上青柠檬汁,堪称极品。还有一种天然饮料“崩大碗”,青草色,别处喝不到。吃了热腾腾的瓦煲饭,来一杯清热解毒的崩大碗,用餐巾纸擦擦额头上的汗水,舒一口气,神仙也不过如此吧!
慢悠悠晃回旅店,旅店隔壁是“廣元泉记药行茶庄”,向里面扫一眼,一位打赤膊的孤老头守着店,记得两年前也是这位打赤膊的老人家坐镇柜台,落寞,遥远,清高。看看时辰还不太晚,进店瞅瞅。除了普洱茶、六堡茶、铁观音,还撞上了“六安茶”。这里所说的六安笠仔茶,不是瓜片,是竹篓装的紧压茶,属黑茶类,或称“旧六安茶”。旧六安茶,并不产自安徽六安,它产自祁门芦溪乡,也叫“安茶”。都知道大名鼎鼎的祁门红茶,祁门安茶却鲜为人知。旧六安茶或安茶,有药用价值,早年都远销到广东香港及南洋,北方及江南地区一般不喝安茶。安茶兴旺于民国年间,后来一度停产。二十多年前,祁门芦溪乡开始恢复制作安茶,成立了“孙义顺安茶厂”和“江南春安茶厂”。不久前我去祁门,打算购些安茶,县城里居然找不到三年五年的,只有当年的新茶。安茶是越陈越好,三年以下的几乎不能喝。本想走访安茶产地芦溪乡,但由于一车人盼着去黟县塔川看秋色,不好意思耽搁大家,芦溪之行只能作罢。没想到在十万八千里外的南洋小镇撞上安茶,真有一种他乡遇故知的亲切感,连忙买了一小竹篓,价格也不贵。南洋气候潮湿,不宜贮茶,虽有些“湿疵”,无伤大雅。安茶本属平民茶,南洋做苦力的,喝了解渴又消暑。大众化的广式茶楼里除了普洱、六堡,也有用安茶的。我告诉赤膊老先生,我老家安徽,问他六安茶是从安徽祁门进货的?他说是从广东进的。看来广东有安茶的代理商。离开时,老人家邀我明天上午来喝茶。
第二天,我吃了早餐,如约而至。老人泡了普洱,我们边喝边聊。得知老先生姓黄,70多岁,光棍一条。他说:“我就是在这个店里出生的。”从小和茶叶、中药打交道的他,即使打赤膊也透着药的气质、茶的韵味。他泡的普洱太过浓酽,像酱油汤,第三泡正适合我,他却嫌淡,倒掉,又换了金花六堡茶,于我还是太浓。老头子不愧是茶叶店里泡大的。
后来,我的朋友游金宝,也去了“廣元泉记药行茶庄”,老头还记得我这个操中国口音的访客,他告诉我的朋友:“他是坐火车来的。”朋友回来转告我这句话,并坚持认为“他是坐火车来的”像一句诗。我几乎被朋友说服了,想想确实像一句诗。
新闻推荐
近日,笔者来到祁门县安凌镇广乐村,看到崭新的配电台矗立在村口,电线杆沿着道路延伸到村。该村党支部书记储志华告诉笔者,过去...
祁门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祁门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