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子湖畔,徽茶走出“明星范” 杭州国际茶博会观察

安徽日报农村版 2019-05-21 11:12 大字

[摘要]杭州国际茶博会观察

■ 本报记者张玉芳

5月15日-19日,第三届中国国际茶博会在杭州举办。记者在展会上发现,老茶商回味老味道,新茶人带来新思维,徽茶越走越自信,成为备受瞩目的“明星”。

细分茶市觅商机

中国十大历史名茶中,安徽的黄山毛峰、六安瓜片、祁门红茶、太平猴魁独占四席,铸就徽茶“金字招牌”。全省茶叶区域品牌33个,注册商标2312个,中国驰名商标17个。在此基础上,还涌现不少地方品牌,在差异化发展方面寻得空间。

这次,宿松县龙河茶叶专业合作社就带来一款新品——宿松香芽。合作社负责人吴国振向记者介绍,当地素有手工制茶历史,但一家一户没有商标品牌。近年来,成立了合作社,引进了两个加工企业,在手工基础上结合现代工艺,统一制作加工,统一品牌销售,市场慢慢打开。 “龙河村以前只有300亩茶园,受益之后发展到1500亩。 ”吴国振坦言,眼下他们最注重提高品牌知晓率,因此每年都来茶博会。

市场千变万化,一些老茶企更注重在工艺和口感上精益求精。池州叶中魁、休宁松萝主打的都是颗粒状绿茶。“可能很多人喝毛峰感觉味道比较淡。通过机器揉捻压缩成颗粒状后,更耐泡,味道更浓。”叶中魁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主打的是爱茶的老茶客,“一点点茶叶可以泡很久。 ”同样是针对老茶客需求,来自东至县的一家红茶企业推出了陈年红茶。 “年轻人偏爱新茶的果蜜香,老茶客更爱醇厚的味道,在产品上要细分兼顾。 ”企业负责人说。

做优质中低端茶“高端茶叶琳琅满目,老百姓喝不起。现在市场更需的是中低端、适合老百姓饮用的茶叶。 ”作为池州棠溪山寨有机茶专业合作社的专家顾问,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退休专家赵和涛提出如上建议。

中国是个产茶大国,但人均茶消费并不高。根据2019年《中国茶情报告》,2018年,我国茶叶内销市场年人均饮茶量1.36公斤,与世界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尤其是北方人口大省,很多人没有饮茶习惯。 ”赵和涛分析,“这个市场一旦打开,就是个巨大的市场。 ”

打开这个市场,在赵和涛看来,关键是要多做优质中低端茶。他说:“日本茶每年采三季,台湾一年四季采茶,我们的茶只采20多天。因为没有人注重中低端市场,越没市场也就越没人采。 ”

针对这一情况,棠溪山寨合作社理事长杨益斌另辟蹊径,关注无人采制的夏秋茶鲜叶,于2016年成功制出特色黑茶——九华安茶。 “黑茶有利于降压降脂,售价便宜,普通黑茶一两百元一斤,消费者都能接受。 ”杨益斌说,为继续降低采摘成本,他们准备从日本引进一种小型采茶机,“一台机一小时可采鲜叶上百斤。 ”

让年轻人爱上茶

近年来,新式现调茶饮料风靡饮品市场,目前市场规模已达2000亿元。这些新式茶饮激发了年轻人的饮茶活力,促进了中国茶消费,也吸引一批年轻人进入茶产业。

此次茶博会上,来自黟县的李诗涵和郑芳夫妇就是新一代茶农的典型代表。黟县传统名茶——石墨茶明清时曾名动一时,此后失传。李诗涵从茶学院校毕业后,与父亲按照家族传承的制茶技法,复原了这一名茶技艺。

“安徽的生态、工艺决定了茶的好品质。 ”不过,在福建姑娘郑芳看来,安徽茶推广氛围不及其老家。 “福建民间经常组织斗茶大会,每一家都把好茶拿出来小范围评比。 ”

郑芳说,作为新生代的徽茶人,他们夫妻更注重茶文化的推广,用年轻人的语言去讲述茶故事。 “我们推出茶学游,游客可在千亩生态茶园,背篓采茶—制茶—泡茶—品茶,开展茶园农事体验,开发年轻人对茶文化的兴趣。 ”

新闻推荐

程得集:当了董事长 照样磨剪刀

程得集,男,1977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历口镇人,现任安徽省祁门县驻杭州党支部的支部书记,杭州某科技公司董事...

祁门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祁门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