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诗意·黄山影像”踏歌前行
日前,《中国摄影报》以5整版的篇幅,重磅推出“东方诗意·黄山影像工作坊”3期作品,在摄影界掀起巨澜。记者搜索“东方诗意·黄山影像”词条数十个页面弹出。点开,有人表示是在传统与现实间找到有效的个人化影像表达;有人说,山水影像是内心所观照的世界;有人以为,我们拍黄山离“诗意”路有多长,可能无法用距离计算,精神或理念上的东西需长时间积累,10年、20年……或许更长,但有想法总是好的。我们也许会在某一天,看到某张黄山影像,会深思良久,会心潮澎湃,会热泪盈眶……何为“黄山影派”?“东方诗意·黄山影像工作坊”是啥?二者有何关联?带着一系列问题,记者到市政府摄影产业办公室(下称市摄影办)一探究竟。
1
缘起:发展摄影产业高瞻远瞩
当诗意景观、美学体验、人文传统和乡居生活一体化的视觉典范,与黄山发展大摄影产业的立意契合,与具有国际影响力导师自觉的理论探索和摄影实践契合,黄山的“诗意摄影”蓬勃欲出。2014年,黄山市“十三五”摄影产业发展规划立项。规划由刘树勇(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艺术系主任、教授、著名摄影评论家)、霍用灵(中央财经大学文化创意研究院研究员)等执笔,2015年公布,政府几番评审后正式实施。
市摄影办有关负责人汪琳介绍,就东方诗意摄影概念而言,伴随工业革命兴起,摄影技术短时间改变人类视觉文化表达的内涵和形式。20世纪,中国摄影家郎静山依托中国独特的绘画美学范式,试图改变摄影物理镜框对时空的限制,用集锦方式组合成具有山水画意的照片,营造摄影中的中国山水画风。“东方诗意摄影”从一定意义上,承传由郎静山为开端的中国摄影美学创作实践,依托黄山独特景观资源,在导师指导下,探索具有中国美学的诗意影像表达图式,形成具有中国美学和东方哲学意蕴的摄影新范式。
黄山自然景观美学价值,是中国古典视觉美学价值的典型代表,本质可概括为仙风、禅韵、诗情、画意的完美融合,是中国传统绘画美学的最佳范本。历史上以黄山为核心的皖南及浙西一带,曾孕育元明以来中国山水画主流画派——新安画派,其所创造的山水绘画范式传承至今,仍是中国山水绘画的基本语言。在某种意义上,黄山可说是中国人心中理想山水的典型。而徽州的文化底蕴,在其温柔敦厚、诗礼传家、官商并重、乡绅治理等文化面貌的背后,还隐藏另一个中国古典美学的色彩范式体系——以徽派建筑的黑、白、灰三色体系为代表。这两套美学价值体系构成黄山摄影产业最坚实的美学基础,也是黄山摄影产业未来区别于其它各地的核心竞争力。简言之,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和历史文化禀赋,形成中国美学特性摄影形态的土壤和氛围,这就是荟萃自然、人文、文学、美学、诗意、画境、仙风、禅韵、理性、道德于一体的黄山视觉景观资源。而以中国美学为指导,将东方诗意景观转化为独特的影像表达和视觉呈现,即是“东方诗意摄影”核心理念。由此,黄山市开启“东方诗意·黄山影像工作坊”计划,从2016年开始,前三年每年一次,之后每两年一次,持续打造黄山摄影节高端影像文化品牌。
汪琳告诉记者,一年拍摄一个主题,第一年是“山”,即黄山;第二年是“水”,即新安江;第三年是“人”,选取祁门县桃源古村,以纪实方式拍摄完成有关一个村落的影像志。通过三年计划,形成完整的“山、水、人”影像拍摄与诗意化呈现,最终形成“东方诗意”的黄山影像表达,致力打造“黄山影派”独有品牌。
2
实践:创作出书影展育人并进
大师及摄影人好评。朱宪民(中国摄影家协会第六届、七届副主席,中国艺术摄影学会执行主席,中国北京摄影艺术协会主席,著名摄影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文化部摄影专业职称评审委员会主任)观展后说“《徽州九歌》专题摄影作品展组织得好,策划非常成功”;应邀参加第二届“郎静山杯”中国画意双年展,展览的题目是《似像非相》,展出“东方诗意·黄山影像”摄影工作坊一期、二期8位学员的68幅作品,著名摄影评论家刘树勇作序《江山一梦中》。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李舸观看后感言,《似像非相》有内涵、有厚度,耐人寻味;连续三年举办工作坊,初步完成整体的“山水人”影像拍摄与诗意化呈现,计划今年10月在北京举办“山水人——东方诗意·黄山影像”工作坊成果北京展暨学术研讨会。黄山市发展摄影产业、致力树立黄山摄影学术品牌,得到多方肯定。2018年12月14日,《中国摄影报》头版刊发纪念改革开放40年文章《回放:“黄金时代”的摄影现象与话题》,其中一章“东方诗意中的影像呈现与反思”提到,“近年来,多位业界专家为安徽省黄山市打造的东方诗意·黄山影像主题工作坊,通过数年努力,先后以一山(黄山)、一水(新安江)、一村(祁门县桃源村)为拍摄对象,以东方视角来探究作为中国画最重要意象的黄山及其周边风景人文的摄影呈现样态,从中国传统审美意趣和文化传统中找寻摄影独特路径。在坚定文化自信的大背景下,这样的找寻与探索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
工作坊理论和实践的强化训练,也为黄山摄影产业培养了人才。工作坊形成导师、职业摄影师和本地摄影爱好者相结合的组队方式,三种类型的摄影观念和形态,在一个全新主题上,形成非常生动和丰富的交流和刺激,更好激发了学员的理论思维和创作潜能。特别是本地学员在摄影观念的革新和转换上表现突出,涌现不少专题,比如“徽州人群像”“诗意劳作”“深秀”等,证明了工作坊对提升黄山摄影创作水准具有可操作性。“有的学员将《千里江山图》《富春山居图》等中国画元素融入摄影,特别有创意。”汪琳感慨。
2016年12月的黄山风景区有点寒冷,夜空月明星稀。黄山风景区玉屏楼宾馆迎客厅内,来自“东方诗意·黄山影像工作坊”的20名摄影家在温暖灯光下举办沙龙,探索东方诗意摄影艺术理念。成员中有大咖刘树勇、霍用灵、洪磊、邵文欢4位导师,也有他们的学生,讨论的主题便是“东方诗意·黄山影像”,讨论为什么黄山摄影没能树立一个品牌,这即是一期工作坊的一幕场景。
他们在这里举办为期3天的摄影课程,每人围绕不同主题采风摄影,晚间展示,4位导师从意象、光影、构图等角度剖析图片。学员作品在色彩上采用黑白影像处理方式,画幅不尽相同,素材多是小景,或动或静、或明或暗、或柔和或苍劲……“我们要将诗意理解得更宽泛一点,不是单纯的画意,也不是单纯的漂亮东西,黄山的一些影像是高度符号化的东西,云海、山石、松树等等,回避这些符号或者使用这些符号时不要太漂亮,从别的视角看,观察一些细节的东西。”导师循循善诱。
汪琳说,一期工作坊导师课程经整理形成文本,作为“东方诗意摄影”理论文献记录;每次4位导师带15名学员,指导拍摄15组具有“东方诗意摄影”理念的作品;在学员拍摄作品基础上,由导师二次编选,形成“黄山意象——首届东方诗意摄影工作坊作品集”主题策展作品;摄影成果在专业媒体刊登,《中国摄影报》以7个整版重磅推出;工作坊摄影作品编辑成主题画册,2016年结集出版《看山不是山——“东方诗意·黄山影像工作坊”第一季》。
第二期工作坊工作方式与第一期基本相同,由导师推荐9位优秀摄影师,市摄影办推选6位当地摄影师,组成工作坊学员班,在2017年4月14日——21日举办,集中授课+导师讲评+实地拍摄创作结合,围绕“诗意新安江”主题,在歙县渔梁景区展开,最终完成15组主题摄影作品。此次,《中国摄影报》又以5个整版加推,书籍《行到水穷处——“东方诗意·黄山影像工作坊”第二季》出版。
第三期工作坊在2018年5月14日——19日举办,聚焦“人”的主题,创作16组“人文徽州”摄影作品,完成“山—水—人”整体规划,形成第一个完整的“东方诗意·黄山影像”实验主题。成果由《中国摄影报》全面展示,并拟于今年6月底出版《桃花源里人家——“东方诗意·黄山影像工作坊”第三季》专著。
“至今,我们多次受邀在重量级摄影展上展出,进一步强化了东方诗意·黄山影像品牌。”汪琳细数,由市文联、市摄影办、市摄影家协会共同主办的《徽州九歌》摄影展亮相第18届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展出黄山市9名摄影人的《云眼》《风水》《腊祭》《生民》《市井》《手工》《祠色》《商逝》《山灵》9个专题108幅摄影作品,赢得国内外众多摄影
3
延续:摄影师成长计划再启航
汪琳透露,根据规划要求,为塑造黄山“东方诗意·黄山影像”学术品牌,建立诗意徽州“黄山部落”摄影群体,培育和引导本土摄影家创作具有时代文化特征和精神内涵的摄影作品,在连续三年成功举办“东方诗意·黄山影像”摄影工作坊基础上,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艺术系、市摄影办和北京时代印象图文制作有限公司共同创意策划,即将发起摄影师成长计划。
该计划引入高校摄影研究和教学方式,仿照硕士研究生培训模式,选拔黄山市内有潜力的摄影师,在两年时间里,每人完成一至二个专题性摄影选题。通过项目实施,实质性提升黄山市本地摄影人才水准,推动黄山市摄影产业生态迈向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新高地。培训采取导师制,每位导师负责指导三四名摄影师,从选题、拍摄、图片编辑、画册设计和展览诸方面,具体指导和训练。每位摄影师需完成摄影专题的拍摄及图片编辑,最终形成一部或二部达到出版水准的专题摄影画册。项目整体成果将形成一个整体性摄影主题展览,并在《中国摄影报》及专业杂志上刊出。
“我们正在招募摄影师,目前基本确定15人。”汪琳对“东方诗意·黄山影像”的未来信心满满。·记者黎小强·
新闻推荐
本报消息记者赵天彪报道近日,黄山市祁门警方成功侦破一起电信诈骗犯罪案件,并串并同类案件一起,为受害人追回经济损失6.8万...
祁门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祁门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