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颍州按察分司佥事朱东光事略

颍州晚报 2019-02-25 11:12 大字

李援朝

明代的监察制度堪称完备。朝廷的最高监察机关“都察院”在省级设有提刑按察使司,在重要府州和军事要冲派驻按察分司(又称兵备道),负责一个地方的军事监督和行政监察,并设有衙署。颍州按察分司驻地在城南孔庙东侧。

明万历四年(1576),朱东光由户部给事奉调颍州担任按察分司(兵备道)佥事。朱东光(1532—1618),字元曦,号存敬,临川龙溪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龙溪镇),隆庆二年(1568)进士。在派驻颍州之前,曾任平阳县、祁门县知县,户部给事等职。后因平乱、治水有功,升任山东、广东副使,转右参政等职。退休后回乡,修宗谱、建祠宇、置义田,颇有声望。

朱东光于隆庆二年(1568)初任平阳县(浙江省温州市辖县)县令,其间为当地做了许多好事。他用自己的俸禄资助钱仓镇城堡建设,至今仍为钱仓民众所颂扬。史料记载,明朝嘉靖、隆庆年间,倭寇入侵,乡民不堪其苦,为了自卫,在德高望重的耆老组织下,筹钱建造钱仓堡。又适逢荒年,造了一半的城堡只好停工。时任县令的朱东光知晓后,捐出自己的俸禄资助城堡建成。因此,民众感激,建城隍庙,把朱东光尊为城隍爷。至今,钱仓镇每年都要举行为期三天的“钱仓清明文化节”,其中一项重要活动就是抬着城隍爷塑像巡城。平阳县令朱东光捐俸助建的城堡现在仍存。

朱东光在万历四年(1576)担任颍州按察分司(兵备道)佥事时已届44岁。颍州任上,朱东光在修缮城池、整饬兵备、振扬风纪、兴隆文教、敦厚风化、督理河道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万历六年(1578年),著名治理黄河水利专家潘季驯(1521—1595),第三次奉旨出任总理河道右都御史,进一步治理黄河水患,加固堤防。时任颍州按察分司(兵备道)佥事朱东光奉命兼任管河道佥事,负责总管修复淮安运河各闸,修筑里运河两堤。淮安是明时京杭大运河漕运的中枢,朝廷主管漕运的漕运总督府一直驻镇淮安府。里运河是京杭大运河最早修凿的河段,居于枢纽部位,介于长江和淮河之间,北接中运河,南接江南运河,全长170余公里。同时,还安排朱东光在新城北一带帮筑新旧堤坝,及堵塞黄浦口,督催修浚兴盐支河等。手下有凤阳府通判李光前,庐州府通判查志文,归

新闻推荐

护航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黄山市为民企“法治体检”

本报讯2月18日,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从去年11月份黄山市启动为民营企业开展“法治体检”活动以来,市司法局、市律师协...

祁门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祁门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