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黄山日报 2019-01-10 05:30 大字

祁门,一个地处皖赣边陲崇山腹地,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徽州古邑,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这里钟灵毓秀、地杰人灵,是安徽的南大门。

解放前夕,由于经济、交通、地形等条件限制,祁门的城市建设十分落后,市政基础设施相当简陋,县城建成区面积仅0.5平方公里,人口0.6万。城内仅有10条古老街巷,路面狭窄短小且简陋,只能供人们徒步行走,车辆完全无法通行。流行的一个俗语有:“祁门三大怪,骑车没有走路快。”唯一通行汽车的是1935年底建成的屯景公路,为四级公路。县区内涝排水仅靠3条明沟,总长不满1000米。其余的城市基础配套设施十分薄弱。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祁门城市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建设科学发展理念日趋成熟,城建体制、机制日臻完善,启动实施了众多关系城市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大型项目、体现城市特色形象的重点项目和与市民群众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民生项目,城市建设保持了强劲发展势头,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显著增强,县城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改善城市形象优化生态环境

祁门依托绿色生态资源优势,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实施生态经济强县和祁红振兴建设,有效促进了县域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先后荣获中国红茶之乡、全国生态示范区、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县、中国深呼吸小城、安徽省生态县、安徽省森林城市等多张县域名片,森林覆盖率达88.64%,居安徽省首位,空气达国家一级标准天数占全年95%以上,是理想的旅游休闲、疗养度假的绝佳地。

依托历史文化悠久、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众多优势,彰显城市特色。修复城南文峰塔,城中平政桥、仁济桥,保护城中东街、西街、北街、三里街等老街,沿陈坦河、阊江和金东河为滨水绿带,综合开发榨坞河景观带、茶山公园、凤凰山公园、宋家山公园、祁山公园、骆驼山公园、青萝寺公园,自然景观资源与城市建设相互融合形成“城中有山,山中有景,山景映城”的空间绿化结构,创造出山、水、城相互辉映,轴、带、片三位一体的绿化景观系统。

大力实施绿化亮化净化工程。基于县城面积有限,建设用地紧张现实,见缝插绿,着力在街道两侧栽植率绿树,促进祁门山城融入绿色世界。县城建成区绿地率达31.62%,绿化覆盖率达36.3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96平方米。对街道路灯布点进行科学设计,合理安排,根据街道开发需要,逐年安排资金更新设备,使城市亮化工程与城市市容建设同步发展。持续推进全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对城市道路、桥梁、人行通道、消防、无障碍设施、照明、供水、供电、排水、排污和燃气等市政设施进行全面排查,及时维护更新破损市政设施。全面整治违章搭建、牛皮癣、车辆乱停放、污水乱排、杂物乱堆、垃圾乱倒等乱象,落实垃圾分类收集、定点投放、定时清运。通过不断努力,城市形象和品位不断提升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

发挥规划引领强化城市功能

祁门县城规划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永泰二年(766年)建县之初,就依古制拟定了“方其街如田,曲其水如之,井列七星,桥分八卦,城环百武,门通七乡”的县城营造规划,历代官吏遵照实施,沿袭了一千余年。改革开放后,1984年编制出了首期具有法律效率的“祁门县城总体规划”,首次确定县城性质、规模、发展布局、重点工程等基本内容,。近年,祁门按照相关要求,完成了新一轮县城总体规划报批,完成了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等规划编制,积极开展《祁门县空间规划》编制,切实做到把以人为本、产城融合、多规合一等新发展理念贯穿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充分发挥规划在城市建设管理中的引领指导作用,不断强化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祁门在规划引领下,逐渐由一个闭塞落后的古县城变身为一个现代化的小城镇。

加快道桥建设拓展城市空间

祁门处深山腹地,群山环绕,自古以来便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说。因地形限制,建国之前祁门的交通十分闭塞落后,对外交往主要依靠城东、城北、城西、城南四条古道,而城区也仅有10条狭窄、短小、简陋的老街,2座明清时期修建的古桥(平政桥、仁济桥)。崎岖古道,狭窄古街,古朴石桥,这些简陋的交通道路严重影响了祁门对外沟通交往。改革开放后,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城市交通建设迅速发展,先后拓宽修建成文峰南路、鸿基大道、祁山路、学前街、朝阳路、川洋路、火车站路、劲松路、S326、黄祁高速等主次干道39条,总长度36.73公里,道路总面积58.16万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9.87平方米。路面皆以铺设混泥土为主,少数柏油路面,城市道路建设发展,从根本上完成了明清时期古镇向现代小城市的过渡。此外还改造新建平政桥、仁济桥、凤凰桥、火车站桥、黎明大桥、金东河桥、阊江桥、中心南路立交桥等桥梁10座。大力拓展城市空间,先后设置经济开发区、政务新区,城区面积由建国前不足0.5平方公里扩张到6.5平方公里,人口达5.95万人。城市路网结构全面优化,城区空间进一步拓展。

以人为本理念着力改善民生

在40年的城市建设中,祁门一方面加大投入,对市政基础设施进行大规模改造建设,努力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另一方面充分考虑群众所急、所需、所盼,着力解决广大市民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建国之初,县城供水最初采用的简易水箱,以手摇水泵取水。为使县城民众都能用上优质水,不断尝试筹建自来水厂并不断进行技改增容,现有自来水厂1座,铺设100mm以上口径供水管线83.42公里,供水管网长87.35公里,供水户数1.9万户,供水人口5万人,人均生活用水量170升/日,县城公共供水普及率99.83%,城市居民饮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为解决城区内涝问题,按照城市道路标准规范下水道建设,城区排水网络体系逐步完善健全。此外还建有污水处理1座,铺设污水管网长50.88公里,县城污水排放量2938.58吨/日,污水处理总量1169.4093万吨/年,污水集中处理率91.72%。建有CNG汽车加气站和天然气储备站各一座,天然气供气总量21万立方米,用气户数2285户,。液化气储气能力190吨,供气总量1646.3吨/年,用气户数1.6535万户,用气人口5万人,县城燃气普及率98.47%。建有垃圾填处理场1座,垃圾处理能力110吨/日,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9.27%。同时加强城市公交场站等配套设施建设,不断调整、优化公交线路,及时添置、更换公交车辆,城市公共交通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现有营运线路3条,基本实现了城区全覆盖。

房地产综合开发业从1984年起步以来发展迅猛尤其是1999年后,先后引进中伟、华馨、鸿基等十余家外地开发商,祁山花苑、凤凰小区、山水家园、朝阳花园、东方翡翠城、梦想城等一批批环境优美的住宅小区相继建成。大力实施老旧小区改造、三小改造以及棚户区改造。

站在新的起点勾画发展蓝图

2018年,县委、县政府站在新的起点,描绘了祁门建设和发展蓝图。根据《祁门县县城总体规划(2009-2030)》以及《祁门县城市空间特色规划》,祁门县总体建设发展目标定位为:“以人为本、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建立一座“山水茶韵城市”。

依据“全县统筹、城镇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空间发展战略,进一步优化县域城镇空间布局。围绕建设“黄山市域次中心”发展目标,以构建“祁门县城—金字牌”一体化区域发展主核心为重点,进一步拉大城市框架,形成跨域发展、组团结构、内居外产、生态契合的“一城、两区、十组团”城市空间发展格局。挖掘自然山水特色、历史人文特色和城市空间特色,突出“山环水绕”的自然山水空间特色,围绕“红茶融城”的历史文化空间特色,打造风貌清晰雅致,街道茶韵徽貌,山水蜿蜒别致的现代化魅力新祁门。

新闻推荐

阊江小学举办“消防安全应急疏散演练”

□阊江小学小记者站陈璐昕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工作,增强全校师生消防安全意识,提高自救防范能力,12月17日,祁门县...

祁门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祁门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