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园子”变“钱袋子”黄山区推动竹笋产业链提质增值

黄山日报 2022-04-01 02:22 大字

三月春风吹醒了土地,黄山区新华乡的竹园里,雷笋纷纷破土而出。3月30日,笋农王平安带着竹篓,迎着晨曦来到竹园里拔笋。刚出土的笋尖上沾着晶莹剔透的露珠,不一会竹篓已被笋子填满。

“看着篓子袋子装得满满的,背着沉甸甸的,心里就踏实了。”在王平安眼中,拔笋子是一件累却幸福的事。去年,他的136亩竹园卖出笋子约6万斤,收入10多万元。和王平安一样,雷笋是新华乡大部分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黄山区是“中国竹子之乡”,新华乡则是黄山区的雷笋重镇,拥有竹林2.4万亩,其中雷竹林1.3万亩,有千亩以上连片雷竹基地8个,年产鲜笋3500吨。

“现在最高兴的就是笋不愁卖了。”王平安说,竹笋是鲜货,短时间内卖不掉就会“砸”在手里。所以遇到雷笋产量高的年份,他们高兴之余也不免担心销路。为了解决笋农卖笋难,近年来,新华乡整合资源,于2019年启动了笋竹产业电商城,让笋通过电商直接卖到了大都市。“有了这个电商城,我们的笋子不仅不愁卖,价格也更好!”王平安指着“新华乡笋竹产业OTO体验中心”兴奋地说。除了线上发力,新华乡还组织笋竹产业联合体的成员企业在江浙沪闽京等13个一线城市分别授权线上或线下省级总代理,在九华山“皖南300村”文旅购物中心和上海市等地开设直营店。目前,新华乡进一步整合企业和试点户,谋划成立黄山区太平竹笋高质量发展联合会,千方百计开拓鲜笋市场。

市场宽了,产量和品质也要跟上。为此,新华乡多举措发力,为笋竹产业发展提质增值。一方面,新华乡多次组织竹笋大户、笋竹企业代表及部分村民到浙江临安等地考察学习,通过异地“取经”,提升种植水平;另一方面,新华乡通过扶持带动竹笋加工企业、笋业专业合作社、竹笋类家庭农场发展,整合加工企业,形成产业联合体,实现了统一采购、统一收购、统一销售,并通过技改实现产品由单一笋干增加到脱水笋、水煮笋、青渍笋等系列笋产品。同时,为进一步延伸竹产业链,2017年,该乡盘活老企业,组建黄山新竹能源制品有限公司,专门生产和销售竹炭。

好山水赋予好品质,好技术孕育好品牌。新华乡雷竹笋产业发展,也擦亮了黄山区“中国竹子之乡”这块金字招牌。目前,“黄山竹笋”已通过省级农产品地理标志评审,正在申报国家级。新华乡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8年1.76万元提升到2021年2.31万元,增长31.25%,将“竹园子”变成了“钱袋子”。

·朱西敏崔艳·

新闻推荐

疫情之下,黄山市旅游业茶业抱团渡难关

当前,本土疫情呈现出“点多、面广、频发”的态势,部分地方旅游业暂时难以正常开展,导游员也无法正常执业。同时春茶开采...

黄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黄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