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软实力 变成增收生产力 何家和黄山社区被评为青岛市非遗特色社区

半岛都市报 2022-01-20 00:45 大字

半岛全媒体记者陈绪卫实习生江新瑜

日前,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公布了青岛市非遗特色社区名单,何家和黄山社区(传统美术、传统技艺)被评为青岛市非遗特色社区。

在何家社区里有一条远近闻名的“馒头街”,两旁聚集了30多家馒头加工户,经过这条街,浓郁的麦香味扑鼻而来,使人忍不住进店瞧上一番。崂山面塑是崂山地区农村世代相传的手工艺面制品,已有500余年的历史,并于2015年入选市级“非遗”目录,成为市级“非遗”。

近年来,在区、街道业务部门的指导下,何家社区多措并举为非遗传承保驾护航,让深沉厚重的“非遗”传统文化“活”起来,让古老技艺不断焕发新活力。社区成立了以社区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非遗工作的委员为组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全面支持和发展非遗工作。并通过邀请面塑专家现场进行授课培训,现场制作花样面塑、举办面塑比赛、展览展示和面塑项目保护和传承的成果等形式,促进了大家的工作交流,提高了面塑制作技艺水平。结合社区实际情况,社区组织开展非遗传承传播活动,极大拉近了非遗和社区居民的距离,丰富社区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充分吸引周边居民参与其中,促进非遗项目在该社区传承与传播,让非遗保护见人见物见生活,让非遗传承在社区,活跃在社区,融入在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之中。同时,社区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久香园”“鼎盛香”“鸿福裕”等企业,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扩大生产规模,满足了消费者的生活需求,从而实现了居民增收、产业增效、社会增益的目的,并在王哥庄花样馒头大赛中荣获“特色奖”“金奖”。

说起黄山社区,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黄山海蜇以及海蜇宴。海蜇加工技艺历史悠久,发源于黄山社区,社区附近海域是最适合海蜇繁衍、生长的聚集地,从建村之初渔民们就靠海吃海,海蜇加工也是社区渔民世代相传的技艺,距今已有400余年历史。2008年,黄山海蜇因优越的地理优势和独特的捕捞、加工技艺被评为青岛市“一村一品”公信优质品牌食品。2010年黄山海蜇传统手工技艺纳入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21年升级市级非遗。

在硬件方面,黄山码头2020年进行了有史以来最大程度的环境整治与功能提升。将原海蜇加工区整体迁移至东码头一带,将原先的旧锅灶斥资近五十万元重新打造为不锈钢锅灶,并配以顶棚、水、电,交由社区渔民及海蜇加工户免费使用。同年,社区又争取到了旅游公厕建在码头附近,该公厕将会为社区居民、游客提供最好、最干净、最周到的如厕服务,使码头的整体功能得以升华。现在黄山社区码头整体改造提升省级渔港码头之一,每到夜晚,整个码头灯火辉煌,十分漂亮。随着黄山海蜇加工技艺知名度的提升而成为不可多得、不可复制的国内闻名的群众性渔港码头。每到海蜇季节,来自全国各地的食客络绎不绝促进了当地文化和非遗的传承,从而使渔民、餐饮商户增收。

新闻推荐

打造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全国示范、全省标杆城市

创新黄山特色基层社会治理,深入实施“八五”普法,全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黄山、法治黄山,奋力打造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全...

黄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黄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