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发展蓄势前行 黄山经济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纪实

黄山日报 2022-01-13 06:14 大字

小罐茶超级工厂 富田精工智能智造车间 小罐茶自动装盒机

已是深冬,黄山经济开发区依然生机盎然,中国茶行业首个工业4.0标准的智能工厂——投资10亿元的黄山小罐茶“超级工厂”惊艳亮相,成为一道令人难忘的风景;富乐新能源1GW光伏组件项目、高铁中央厨房及有机食品认证中心项目、精沃轴承“标准地”挂牌工业项目……各个项目建设工地机声隆隆,一台台挖掘机忙碌作业,一辆辆运输车来回穿梭,一条条智能生产线迅速投产,如火如荼的建设场面串起了黄山经开区重点项目建设的壮美画卷。

近年来,黄山经开区围绕生命健康、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三大新兴产业,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锚定“创新高地,产业兴城”,全面推进“六个一批”(规模扩张一批、技改提升一批、低效处置一批、招强落地一批、规上培育一批),大力开展“双招双引”,全力以赴优存量、扩增量、提质量,提升项目“首位度”,做强工业“家底”,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打造转型升级加速、综合效益显著的新兴产业“主引擎”。

开拓新路子探索新模式

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和去行政化改革方向,实行“管委会+开投公司”“管委会+新潭镇”运营模式,剥离开发运营职能和社会事务管理职能,进一步优化机构设置,大力推行领办督办督查闭环管理制度,切实提高工作实效。

围绕争创国家级高新区,完善“两大规划”,做好“以升促建”,扎实推进“放管服”,梳理园区范围内项目备案、规划及建设审批、个体工商户设立等下放委托权限32项,完成承接16项,累计办理完成涉企审批事项4161件。落户安徽省首家医药创新柔性服务站,在审评审批等方面为医药企业提供“零距离”服务。

强化土地林地要素保障,探索建立国有林地储备库、退耕还林“占一还一”储备库。健全以“亩均效益”为导向的资源要素优化配置机制,开展区域评估,精沃轴承、高铁构件、1GW光伏太阳能组件等项目实现“标准地”供地。

与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共建“联合实验室”,打造“产学研+反向飞地”模式,在生物医药领域开展密切合作。

构建产业体系发力项目集聚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小罐茶业公司,黄山全资子公司投产4年多来,累计实现产值超26亿元,带动金昱茗等中小型企业发展,形成了以小罐茶为龙头“高端与中低端兼具、内外贸双线发展”的绿色食品产业格局。依托中国银联等重点项目,围绕黄山及周边地区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制造提升需求,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产业快速发展、加速集聚,富田精工等一批战略新兴企业快速成长。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入库数量新增4家,总数达61家;高新技术企业新增11家,总数达33家。全区工业集群发展步伐稳健。

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园建设,围绕生命健康产业开展精准招商,成功落户百诺佳医疗等行业知名企业,阿斯利康、欧普康视、超能水场等重点项目于黄山发展大会上签约。“反向飞地”上海湾谷斐迪园成功引入欣戈赛生物等5家优质生命健康企业。持续推进徽艺小镇中医非遗传习基地建设,进一步挖掘、推进、振兴新安医药发展。

聚焦“三换”工程加快转型升级

出台厂房租赁管理、低效用地处置“两大意见”加速“空间换地”,扎实推进“五未”土地清理。引导超然、奇立德、荣欣新建标准化厂房,建筑面积近18万平方米。

通过厂房租赁、土地回购、股权转让、兼并重组等方式,持续推进“腾笼换鸟”。完成泰利、饮源、百怡、晶辉、海立德等9个地块处置,盘活土地315.51亩,引入上市公司星帅尔、中铁构件、屯阀等一批优质成熟项目,预计投产后可新增产值超30亿元,税收超1.5亿元。

出台政策支持企业“机器换人”技术改造,助力欣叶安康、永新包装、富乐新能源、天之都、中新生物等发展势头较好的企业规模扩张。全年实施机器换人项目20个,实施的70个技改项目中32个已投产,完成技改投资5.23亿元,增长35%;谋划储备项目10个。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1家,完成备案登记科技型中小企业18家。

创新招商路径力求精准高效

设立“双招双引”和工业招商引资“双指挥部”,发挥招商局、产业专班、企业挂职招商干部先锋作用。全年签约招引项目37个,增长27.59%;亿元以上项目23个,其中工业项目21个,增长90.9%。

强化与招商平台的合作,推进中科创新广场、华软信息产学研基地等园区开园及产业招引工作,加大对短平快、高精尖项目的跟踪储备,目前招商项目库储备项目22个,重点在谈项目13个。积极承接省“双招双引”资源,落地“全市第一单”金划算新经济产业园等总部经济平台。

科学研究绘制产业图谱、招商地图,注重建链、延链、强链、补链,以工业实体及产业配套项目为招商重点,实现由招商到选商的转变。严把“产业、用地、环保、实力、效益”五个关口,在严格预审基础上缩短项目洽谈时限,提高入驻效率。

创新整合招商模式,由原先的土地、固定资产投入奖励,转为基金投资和轻资产“拎包入住”式的工业项目落地方式,设立规模10亿元的战新基金和5亿元的产业发展资金,形成以厂房为载体、项目为核心、服务为保障“三位一体”模式,比克新动力、腾达微电子实现当年签约、当年投产、当年入规。

创新驱动发展科技赋能未来

通过科技合作、平台支撑、基金支持建设黄山未来科技城等“双创”园中园,拥有科技孵化器、加速器等创新创业基地17.5万平方米,国家级孵化器、国家火炬计划黄山软包装新材料特色基地等国家级创新创业平台,省级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20余个。

深入推进与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中科大先研院、合工大等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成立合工大技术转移中心黄山分中心、中国计量大学高质量发展研究院、科大硅谷等创新载体。全面落实人才引进政策,为各类人才迸发才智、创新创造厚植沃土。

持续加大对企业研发投入的扶持力度,重点扶持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技型初创企业。创新平台建设持续提档升级,永新认定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屯阀认定为省级专精特新冠军企业;瑞兴获批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小罐茶等一批优质企业陆续认定为省级工业技术设计中心;天之都成为全市首个国家环保装备制造业规范条件企业,产品进入工信部“五个一批”节能环保先进目录。美森科技进入工信部绿色设计产品目录。

优化营商环境厚植发展沃土

深入推进“四送一服”双千工程,落实干部企业包保责任制度,协调推进解决企业融资难、招工难及知识产权、废渣处置等疑难问题199件。在财政扶持、金融信贷、人才支持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解决企业用工需求1620个,拨付民营企业各类奖补资金6410万元。

高水平谋划公共服务、社会事业等建设,嵌入八大片区,合理规划布局。轩辕大道歙州路至百川路段土路基工程已完工;潜口路、小罐茶区间路竣工投入使用;迎客松大道、宏村大道综合管廊主体建设完成;20座桥梁改造提升工程已竣工。

加快现有商业公服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高铁片区成片开发进程,吸引上师大等知名高校建设高水平学校;高铁CBD项目一期投入运营;新潭、蕉充邻里中心开工建设;东湖商业综合体完成土地挂牌出让。

建立积极有效的金融市场,充分利用专精特新创业投资基金、战新产业基金、产业资金池等,对市场前景好、成长性强、上市期望值高的入驻项目给予财政金融扶持。持续做好项目服务与调度,对落地项目在公司注册开户、税务登记、规划建设等方面提供全程代办服务。积极引入研发设计、金融法律、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推进信息与工业深度融合。

风劲潮涌奋楫先,行稳致远新征程。黄山经开区将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以打造全市经济发展主战场、战新产业主引擎、“双招双引”主阵地为目标,坚持“亩均效益”为导向,走“科创+”新型工业化道路,巩固深化“六大提升工程”和“六个一批”专项行动,奋力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勇担建设现代化新黄山历史使命。

新闻推荐

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公示 黄山屯溪黎阳映巷街区入选

夜幕下的黎阳映巷街区。记者赵天彪摄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公示黄山屯溪黎阳映巷街区入选本报消息记者赵天彪报道1月11...

黄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黄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