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悬崖“美容师”“飞檐走壁”捡垃圾环卫工李培生从业24年护卫黄山一方净土;危险的工作成为警示游客不乱扔垃圾最直观的表达

新京报 2021-04-07 00:38 大字

4月2日,李培生下悬崖捡垃圾,游客们得知情况后为他喝彩。李培生的工作现场,就是对“不要乱扔垃圾”最直观的教育和警示。新京报记者 汪畅 摄

眼前是悬崖峭壁,脚下是万丈深渊,李培生双手拉扯着绑在身上的长绳,一段一段地将绳子放长,身体也随之一截一截地降落。渐渐地,他的身影越来越小,直到隐没在崖边自由生长的植被中。

树木的缝隙里,一只塑料袋若隐若现。李培生停止放绳,双脚撑在崖上,一手拉着绳子保持平衡,一手伸向前方,将散落的垃圾捡起,放进腰间的红色垃圾袋里。捡拾完一整片区域,他挥动手臂拉扯绳子,将自己升至地面。

李培生是黄山风景区莲花环卫所的一名环卫工,与所里其他环卫工不同的是,他和搭档陈国伟还要负责莲花峰附近一带的山体外围清洁工作——如果栏杆外面、悬崖峭壁上出现了人眼可见的垃圾,他们便要放绳下去清洁。

从业24年,李培生早已习惯了行走在悬崖峭壁上为黄山“美容”的日子。

守护

“把黄山打扫干净”

扛起50多米长的长绳,拿起一根伸长可达7米多长的钓鱼竿,李培生走出了莲花环卫所。跟在他身后的是搭档陈国伟,他一手拎着垃圾袋,一手拿着钳子,边走边将地上的碎纸片夹进垃圾袋里。

遇到路边装扮成小树桩的垃圾桶,两人便随手将捡起的垃圾放进去。

穿过一个湿漉漉的溶洞后,行至崖边,悬崖下鱼竿可伸缩范围内的垃圾可以用顶端的钩子钩起,再深处,就要人亲自下去。

两人将绳子拴在石头栏杆上,陈国伟站在栏杆内,将绳子拽紧,李培生则将长绳的另一头套上自己的身子,轻轻一跃,就站到了栏杆外面。

他灵活地套弄着绳子,不到半分钟,已经下降了20米。靠着手臂的力量,他在崖壁上“走”得轻松,将左右两边的垃圾清理干净后,继续下降,直到被弥漫的雾气遮住。

4月2日上午,李培生和同事的例行巡视。24年间,他每天都要绕着景点巡视,眼睛像是发现垃圾的雷达,一旦定位便放绳下去,直到将垃圾清理干净。

李培生还记得在本世纪初,一个名为蓬莱三岛的景点附近出现了一个雨衣,挂在垂直高度约30米的树尖上。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同事爬到了邻近的山峰上,将雨衣取了下来。

莲花峰附近有个平台,从那里荡下去,没有可以踩的地方,双脚无处着力,只能靠手臂的力量拉扯着身体,山间风大,人在悬崖下摇摇晃晃像个钟摆,黄山山石多为花岗岩,岩角锋利,万一割断绳子,便是生命危险。现在的李培生已是毫无畏惧,习以为常,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不小心谨慎。

“下去前要检查绳子是否完好无损,要时刻注意绳子是否有破损的情况,一次下降不能超过12米,留心头顶可能滑落的石子和松枝……”每一次,在心里默默给这些安全事项打了钩之后,李培生才会走下悬崖。

“我们的工作就是把黄山打扫干净,尽管有危险,但是胆大心细就好了。”

危险

不被理解的工作

1997年应聘上黄山风景区环卫工时,李培生还只需要在开发好的路段上做保洁。

工作一段时间后,领导看重他四肢灵活、身材适中,提出由他负责外围保洁,将裸露在人们视野范围内的山体也打扫干净。

初步尝试了一周之后,李培生决定正式接手这一工作。想到自己被绳子吊在悬崖边时,耳边传来的呼呼风声,还有自己尚不能完全站稳的身体,以及内心的些许恐惧——万一绳子断了,我怎么办?

索性,他决定不向父母透露自己的工作内容。

直到2010年,父母从电视里看到了正在黄山上“飞檐走壁”的李培生,事情瞒不住了。回无为老家探望父母时,他们脸上露出了愁容。他告诉父母,自己会定期参与高空作业的专业训练,绳子也是专业的登山绳,而且,只有在自己身体状态好的情况下,他才会下悬崖。

其实受伤是家常便饭,但他总会悄悄将伤口掩藏在衣服底下,然后告诉父母,“是安全的。”父母听了还是担心,每次回家,都反复劝告,“你就不能换一份安全、安稳的工作吗?”

比起家人的不理解,更让李培生和同事们心寒的,是游客的不理解。

“就像耍猴一样。”李培生回忆,上世纪九十年代,他曾遇到过很不尊重人的游客。当他被绳子吊在悬崖上,几名游客站在栏杆前围观,嬉笑着将矿泉水瓶扔下去,大喊大叫着让他捡起来。

李培生没有搭理他们,只是默默地将矿泉水瓶和其他落在悬崖上的垃圾一同放到垃圾袋里,像往常一样完成了自己的工作。

那时候,李培生二十多岁,刚工作不久。他在心里打起了鼓,“这份工作真的值得吗?又危险,听起来又没什么前途。”

但久而久之,李培生适应并接纳了这份工作,“即使不是我,也会有别人在做。劳动永远是最光彩的。”

破例

为游客捡手机

李培生的工作现场,就是对“不要乱扔垃圾”最直观的教育和警示。

平时下崖工作的时候,来往的游客总会停下脚步,探出脑袋好奇地观望一番。4月2日,李培生才套上装备,就有人忍不住问,“这是在干吗?”

随着他的脚踏出栏杆外,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人群开始嘈杂,“啧啧”、“我的天”、“真不容易”的惊叹声此起彼伏,也有人在大声宣告着,“可不能再乱扔垃圾了!”等李培生捡完垃圾,回到栏杆里边,还有人为他鼓起了掌。

李培生和同事们知道,这样的场景对大多数游客来说都是一种震撼,“以后他们就会注意,不乱扔垃圾。”

“雨雪雾霜冻,这类恶劣天气除外,我们每天都在以实际行动提醒游客。”天气因素始终是下悬崖需要考虑的必要因素之一,它影响的是能见度、地面湿滑程度、操作难易程度等等,恶劣天气带来的是不可预测的风险。

2019年的一个大雨天,李培生照例和搭档一同走在通往莲花峰的台阶上,一个急得正哭的游客引起了他们的注意。原来,这是一名财务工作者,所有的重要文件仅存于她的手机,还没来得及上传,就在前一分钟拍照留念时,她的手机掉下了悬崖。

看她急得甚至想翻越栏杆跳下去,李培生决定冒一次险。

他把绳子绑在路边,淋着雨走下了悬崖。雨不停地下,绳子被打湿后愈发沉重,不好控制方向,也更加容易磨损,头顶的松枝滑动跌落,崖壁也被雨水打得格外湿滑,双脚踩在上面完全站不住。李培生在空中摆荡着,幅度越来越大,在每个高度停留的时间也越来越长,险象环生。

幸运的是,李培生发现了游客的手机。比正常天气下多费了一倍劲之后,李培生攀登回了路面。当他翻进栏杆,把手机递给那名游客时,她扑通一下跪在了李培生面前,连连道谢。

每次想到这件事,李培生都打心底里高兴。在他从业的二十多年里,向来是将自身安全放在首位的,但其实,雨夜救援、破例为游客捡东西的次数也并不少,“没办法,我们都是急游客所急”。

现状

随手乱扔的垃圾越来越少

自从2010年之后,李培生发现,景区内随手乱扔的垃圾越来越少了。对他来说,工作量比以往减轻了不少,更让他欣慰的是,游客的素质越来越高了。在他印象里,有些游客手里常常攥着垃圾,直到遇到垃圾桶才扔,还有些游客会随身携带一个垃圾袋,甚至有游客会主动捡起路途中的垃圾。

在李培生看来,这是大家在欣赏美的同时,也学会了尊重美。

但黄山上的垃圾并没有彻底消失。每天巡视时,李培生仍然需要拿着钳子和钓鱼竿,一路走一路捡。“十一”黄金周等旅游高峰期里,下一趟悬崖也能捡出七八斤重的垃圾。

“都是些旅游制品、塑料袋、纸张等等,每次的垃圾量不是很大。”李培生知道,现在的人已经有了文明旅游的意识,山上的很多垃圾并非游客故意扔的,只是这些很轻的垃圾会随风飘走,有时候就落在了悬崖上。

4月4日,李培生又拿着钳子和垃圾袋,轻快地走在通往莲花峰的山路上。这条路他打算一直走下去,上山下崖,直到自己干不动了为止。

24年间,李培生看遍了黄山的四时之景,也历经了黄山的昼夜更替,熟悉到“闭着眼睛都能摸出一条路来”。他热爱着黄山的一云一景,维护着山间、崖壁一草一木的清洁,用自己的方式尊重并守护着黄山之美。

莲花峰上的日出是李培生最喜欢的黄山风景之一。清晨时分,白色的云海翻滚而来,倾覆了山峰,唯剩两个若隐若现的山尖。云海的尽头是一道金黄色的水平分割线,水平线上是一轮红日,伴随着红日徐徐升起,金黄色也开始蔓延,层层点染着飘动的白云。

他指着照片里两个忽隐忽现的山尖感叹,“那真是无与伦比的美。”

新京报记者汪畅

新闻推荐

屯溪区:智慧养老服务守护幸福晚年

本报讯屯溪区积极探索“智慧养老”模式,通过大数据实现“人机”联动,以“智慧养老”滋润老年人的生活,满足他们的照料需...

黄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黄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