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大山添绿
天一亮,69岁的陈总路戴上手套,穿上胶靴,朝着育苗地健步走去。在他身后,小他一岁的老伴陈彭爱埋头一步不落地跟着。
“起苗前后也就忙活一个月,地里的苗等不起,调苗栽苗的等不起,大山也等不起哦。”冬春之交的雾笼着人,凉得直打哆嗦。陈总路二话不说,弯下腰,一头埋进地里。开始起苗的这些日子,老两口日日如此。
陈总路家所在的黄山区太平湖镇南安村,是远近闻名的种苗基地。从青壮年到年近古稀,陈总路和育苗打了30多年交道。
上世纪80年代初,分田到户,陈总路家分得一亩茶山上的育苗地,开始种植杉木苗。“那时候是真苦哇,吃过晚饭,老伴挑水,我浇水,得浇到晚上12点,碰上狂风暴雨天,别人往家赶,我们往山上跑,苗被水淹了就活不了咯。”起完几垄,陈总路直起腰休息,说起过去的事笑得眼睛眯成了一道缝。“不苦,第二年、第三年越来越好,最多的时候我们两口子有9亩育苗地呢,现在这四五亩地也够我们忙活的,一天得起5000多株诶。”一旁的陈彭爱攥起拳头捶了捶腰,接过话茬。
像陈彭爱说的,有盼头、有回报的日子就不苦。靠着一株株小小的种苗,老陈家在村里开了一间超市,建起了宽敞漂亮的大房子,从一穷二白到家庭富足。
育苗地里,马褂木、枫香、光皮桦的苗儿精神抖擞。老陈说,过不了多久,这些苗就要被调往耿城、龙门等地,又是一笔进账,又一片山地将覆上新绿。
中午时分,久违的太阳从云间探出头。黄山区林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王文龙蹲在南安村穿村主干道旁的空地上,被各乡镇林业站工作人员和栽苗工人团团围住。王文龙正在验苗,这是每批将要调走的种苗装车前必经的程序。所谓验苗,就是随机抽取一捆(每捆100株)种苗,细细查验种苗的高度、地径、顶芽、根系。“顶芽饱满,根系完整,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合格苗才能运走,达不到要求那就只能按比例折扣计算苗木数量。”说话间,王文龙又细细叮嘱大家一定要谨慎再谨慎,种苗得质量高能存活,要为大山添绿,不是添麻烦。
下午4时,舒联志和他的工友一起,又扛起锄头,带上镰刀,上山栽苗去了。以前,他们是处置枯死松树的“砍树人”,现在,他们是为大山添绿的栽树工。
“哪里需要补绿我们都清楚,就是有些地方又远又难走,有时候光走山路到地方都得1个多小时。”舒联志和他的工友们负责的是太平湖镇南安村、共幸村的补植补造作业,补植面积194亩,需补植枫香、马褂木、光皮桦、黄檫共计5850株。“一个人一天能栽五六十株,一天能挣200多。”
育苗、起苗、验苗、栽苗,将青山与山下的人紧紧连结,为靠山吃山增添了新的注解。这一切与推进林长制改革密不可分。
2020年5月,省林长办下发通知,在全省选定30个区县开展90个创新点的林长制改革示范先行区建设,黄山区为其中之一,承担完善松材线虫病除治机制、探索建立跨区域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机制和探索建立松林资源科学经营管理机制3个省级创新点建设任务。南安村就是探索建立松林资源科学经营管理机制创新点的片区之一,也是重要的种苗基地,主要造林苗木育苗面积达110亩。
黄山区林业局林长制办公室主任洪新民介绍,近年来,在全力防控松材线虫病过程中,由于枯(病)死松树的清理除治,造成原生态系统完备稳定的森林出现了一定的林中空窗、空地现象。2020年11月,黄山区林业局出台《黄山区松材线虫病疫木伐除区生态修复作业设计》,确定全区疫木伐除区需更新造林1504亩、补植补造12496亩、补植封育8.6万亩,计划在今年3月底前全面完成。“我们在零散的林中空窗、空地种植枫香、光皮桦、马褂木等速生树种以尽快稳定森林群落,改善林分生境,在集中连片地区种植香榧、油茶等经济树种以提高林业生态经济效益。”洪新民说。·刘晨·
新闻推荐
2月6日,在徽州区天然气分输站,省、市、区领导共同见证天然气宣城——黄山干线工程正式通气,标志着黄山市结束全省唯一不...
黄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黄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