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泡了汤”的480岁老桥开修 黄山启动明代镇海桥修缮工程

江淮晨报 2020-11-13 05:24 大字

11月12日,施工人员在清点打捞上来的镇海桥石料构件。

本报讯 黄山镇海桥今年7月被洪水冲毁后,其修缮工程12日正式开工。工程原材料可利用率约80%,计划2021年12月完工,总造价4980万元。

镇海桥又名“老大桥”,始建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三江口,即新安江、率水河、横江交汇处。大桥全长约131米,为六墩七孔石拱桥,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上,该桥经历过多次水毁重建。今年7月7日上午,受洪水持续冲刷及长时间浸泡影响,镇海桥桥体出现垮塌,桥面部分基本被冲毁。镇海桥被冲毁后,黄山市文旅局立即向国家文物局上报修缮计划书,得到批复,并获得上级全额资金保障。

2020年8月12日,镇海桥散落构件、石料打捞工作正式开启。在机械设备的辅助下,工人对大桥构件应捞尽捞,为大桥修复做好前期准备,现场打捞石构件约4565立方米,原材料可利用率约80%。

记者在桥边的存放场看到,镇海桥的桥面石、栏杆、拱券石、分水尖等构件按照对应编码分类存放,堆满了上万平方米的场地。打捞过程中,人们还发现中间桥墩处刻有“禁止取鱼”4字,这也体现了古时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镇海桥自古以来就是徽商通行要道,至今仍是屯溪区通往黄山机场、江西婺源县的重要交通通道之一。

“我从小就在桥边长大,小时候还在河里游泳,看着大人们在河边洗衣服,所以对大桥有很深的记忆。”当地市民程传琮说。

据了解,本次镇海桥修缮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坚持不改变镇海桥原有的建筑特征,尽量保持原形制、原结构、原材料、原工艺,同时使用恰当的修缮技术,在保证绝对安全的原则下,力争在修缮工程完成以后能真实、完整地反映镇海桥的历史状态。

新华社记者 刘方强

新闻推荐

高山古村落木梨硔

□潘晓武文/图木梨硔,黄山最美的高山古村落,恰如深山闺秀,待字闺中。村头通往山脚的路,百回千转,崎岖不平,尘土飞扬。坐上村民...

黄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黄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