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被动惩罚”到“主动参与”屯溪区的这个探索跑在全省前列

黄山日报 2020-11-02 06:31 大字

10月29日,屯溪区前园社区中,一群“红马甲”正在忙碌。他们有的帮居民理发,有的修理小家电,有的维持秩序,有的则变身为普法宣传员,现场时不时会听到居民向这些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表达谢意。

这群特殊的志愿者是来自屯溪区昱中司法所的20余名矫正对象,今天受社区邀请自愿参加敬老月主题活动。以前矫正管理中曾经拿个扫把混时间、出工不出力的“整齐糊弄”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矫正对象“分散而忙碌”的身影。

用矫正对象小汪的话说,“劳动过好多次,但这次居民的眼神变了,变得亲切了,被人接纳的感觉真好。”

这一幕幕的改变,源于屯溪区司法局“更生护航”项目紧扣“三社联动”社会治理创新要求,在全省率先探索《社区矫正法》公益劳动的实施形式。

之前社区居民对矫正对象的印象大多还是“标签化、负面化”的,认为他们是社区安全风险的主要来源,不受人待见的劳动也成为了矫正对象眼中最羞耻、最丢面子的惩罚形式。如何将矫正监管的压力变为参与社区服务的有益动力,将矫正对象不愿配合的劳动处罚变为紧扣社区需要、群众欢迎的社会服务?

今年7月,“更生护航”项目组围绕“社区矫正与三社联动的融合”做起了文章,一方面通过对矫正对象实施志愿服务分类、服务技能培训,提升他们的“社会有用感”;另一方面积极与社区对接,开列需求清单,将“需求”与“服务”有效衔接,使矫正对象的惩戒性“公益劳动”转化成为一种“服务需求”的有益行动。同时,通过社工的引导、培训,将公益劳动嵌入社区的服务环节,切实提升矫正对象的价值感,增强感化效果,为矫正对象营造一种“友好型”社会支持体系,实现对矫正对象“共同帮扶,融入社区”的目标。

据“更生护航”项目负责人郭宏斌博士介绍,下一步项目组将总结提炼社区矫正与三社联动的融合经验,扩大试点,继续领跑全省社区矫正社会工作,为黄山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贡献“屯溪经验”。

·舒俊·

新闻推荐

屯溪区:走进职校防“电诈”

本报讯为切实增强校园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有效预防电信诈骗案件的发生。日前,市公安局屯溪分局奕棋派出所民警来到黄山...

黄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黄山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