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也是旅行

铜都晨刊 2020-05-22 16:09 大字

□张震

徐霞客的江湖,波澜壮阔,烟火氤氲,我被深深地吸引了。

后由他人整理的《徐霞客游记》,主要记述徐霞客1613年至1639年间旅行所得,有黄山、雁荡山、庐山、嵩山、华山等名山游记,约26年旅居见闻,对地理、地质、水文、植被等自然现象,均有详记。按时间推算,书成于崇祯十五年(1642年),除遗散者外,大约有60余万字游记资料。

我喜欢读《徐霞客游记》,源于我对地理文学的热爱。在书中,我不仅能了解到徐先生的生活轨迹,又带我旅屐他乡。我从书中估摸,徐霞客出游,大致分两个时期:前期偏重搜奇访胜,北越恒山,南及闽粤,东涉普陀山,西登太华之岭,写下名山游记十七篇;后期主要偏隅西南,探寻山川源流、风土文物和异域风情,同时,又重点考察了喀斯特(石灰岩)地貌的分布及规律。

这么说吧,《徐霞客游记》让我着迷,不仅体现在语言的驾驭能力上,各种修辞手法也得心应手。书中文字细腻,张合有力,以旅行为线索,却参悟出不一样的人生思索。在徐霞客的涉险轨迹中,比地理和文学更能穿透人心的,是他书中旁敲侧击的悲欢离合。掩卷时,让我们在美好的生活中,更懂得珍惜身边温暖的人,熟悉的事。似乎,爱屋及乌,我也随着他的足迹行走。

这一切,也许就是徐霞客的江湖。他系统地研究中国地貌地质,也记叙了中国魅力山河的无限风景;此外,优美的文字也使之成为文学极品,《徐霞客游记》中有不少人文地理内容,如少数民族、各地民情风俗、手工、商业买卖、散聚集居等,在地理学和文学上都有重要价值。

游记中,描写景观的云、雾、山、石等十分逼真,活灵活现。比如在丹江漂流时,“时浮云已尽,丽日乘空,山岚重叠竞秀,怒流送舟,两岸浓桃艳李,泛光欲舞”,乘船顺流而下的感受,以及两岸的桃树缤纷绽放,十分生动;他写龙虎山龟峰的水帘洞是“时朔风舞泉,游洋乘空声色俱异。霁色忽开,日采丽崖光水低徘徊不能去”,水帘洞飞泉的状态、声音、气势栩栩如生。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徐霞客的生活也许如此。打开扉页,行走在遥远的地方,淌过一串串让我惊喜的符号,在历史的长河中,偶有感悟。好比唐诗宋词里的风骚人物,信手拈来,让我有无言的想象,他们的思想通过文字传承,就像现在,我在徐霞客镌刻在岩石和苍松的足迹下穿越,异常入迷,越久弥新。仿佛我在钱塘江畔,穿着长衫,心中装作自己心爱的人。

记得还未成家时,曾读过毕淑敏的《南极之南》,我个人觉得,在写作手法和抒情方式上,与《徐霞客游记》有异曲同工之妙,书中写道:“生命中最快乐的时候,有人说是一场旅行。”我感慨颇多,读书,也是旅行,与我的想法不谋而合。很多时候,我打开一本自己喜欢的书,也有类似的感觉。

又想起一个生活在南京的姑娘,我们认识在七八年前的秋天。我去南京参加一个朋友的小孩满月宴,与她一桌。她很腼腆,不怎么说话,吃完饭了,也没搭上话。晚饭后,朋友约我们去茶社,在长廊拐角的书柜上,我看到了一本装帧特别的《徐霞客游记》,比我珍藏的那本更胜一筹,我爱不释手,翻来覆去,久久不愿离去,她坐在一旁微笑,她说这本书就是她送茶社老板的。

我们总算说上话了,虽然缘分太浅,却从未疏远。在以后的相处中,徐霞客的浪漫史,成为我们聊天的主题,也聊过撰写游记时的一些点滴意趣,谈话很零散,但我们每次交往都很愉快。她雅俗精致,喜欢旅游,喜欢阅读,喜欢养花种菜,她跟我说,她以后想有自己的庄园,可以锄草、看书、避风雨、看日落,等蝶飞、等花香、等风来。

路遥说:“尽管创作的过程无比艰辛,成功的结果无比荣耀。尽管一切艰辛都是为了成功,但是人生最大的幸福也许在于创造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很多人理解这句话,兴许觉得有点拗口,大致意思应该就是过程比结果重要吧。

我想的又或许简单了些,过程中发生的事情,并不是都能预见的,就像徐霞客淌过的水、折过的柳、爬过的山。每个人把自己平时遇见的,又恰好按照自己的兴趣记录下来,也许就是最重要的过程了。

新闻推荐

筑牢防溺水“安全网”

为有效防范青少年溺水事故发生,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5月19日上午,徽州区公安分局组织辖区派出所民警以及黄山新...

黄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黄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