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孩子:人类属于大自然 读刘先平“自然保护区探险”系列

贵港日报 2020-05-08 10:58 大字

王子龙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一切事业发展和幸福生活的前提,破坏了和谐生态环境,人类最终也不可能独善其身。2020年伊始,席卷全球的新冠病毒就给人类敲响了保护生态环境的警钟。少年儿童是人类的未来,如何在少年儿童幼小的心灵里种上保护生态环境的文明之花,就成了摆在科普写作者案头的重要课题。

刘先平结合自身对大自然孜孜以求的探索经历,用富有魅力的精彩故事为少年儿童展示了从高原到峡谷、从海边到沙漠的自然保护区的神秘与精彩。“自然保护区探险”系列由《野驴仪仗队》《给猴王照相》《三次水中逃生》《长颈子长鼻子》(河北教育出版社)四本书组成,随着作者不同凡响的探险经历,小读者能够在轻松有趣的阅读体验中去学会保护我们共同的生态环境。细读全书,能够体会到这套少儿科普图书有如下特色:

凸显了大自然文学的价值。大自然文学,就是书写大自然的文学,用文字呈现大自然之美,最大的价值就在于传达一个道理,那就是人与自然必须和谐共处,任何破坏自然生态的行为都是在毁坏人类自身赖以生存的环境。到了20世纪,大自然文学不再是单纯赞美自然抒发情感,而是开始进行人与自然的对话,并深度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这套书处处继承并发展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相应的和谐自然观。比如《给猴王照相》中,作者用自己的视角给读者呈现了黄山短尾猴的生活场景,对猴王的潇洒气度进行了白描,再配合精彩的插图,让我们对黄山短尾猴有了直观而具体的认识,从而对保护这种珍惜野生动物有了一种亲和的共鸣。

给孩子呈现了一个真实的大自然。让孩子认识自然、崇敬自然的前提,是科普童书的作者首先自己去认识自然、走进真实的自然,这需要实践、探索,甚至是探险。毫无疑问,刘先平做到了,比如《野驴仪仗队》里,对高黎贡山、怒江峡谷等地壮美雄奇风物的描写,就是源自作者带着帐篷和马帮,前后21年不断深入探险考察,用行走写出的饱含大自然情怀的作品。

在自然科普中凸显的生态道德。刘先平一直在用行走丈量着中国,他曾经两次横穿中国,三次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四次探险怒江大峡谷,六上青藏高原等,对这些大自然的探索与发现,为他撰写别具一格的大自然文学作品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思考。《三次水中逃生》中,作者的脚步先在海南神奇的红树林,然后又带我们来到一望无际的塔克拉玛干。仔细阅读,可以感受到黄沙漫天的严酷环境,来到塔里木河河谷,又能感受沙漠绿洲的清凉生机。书中对那些矗立在戈壁滩上的胡杨林做了深情的特写,让读者能够近距离感受沙漠胡杨那参天的挺拔。

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科普类图书的写作难点不在于科学知识的叙述,而在于艺术性和可读性。如何把科学知识用艺术的手法普及给儿童,是科普类图书的重中之重。比如《长颈子长鼻子》中《长颈鹿的跆拳道》一章,作者就把叙述的视角拉到主人公长颈鹿小斑身上,用小斑的目光去引领小读者兴致勃勃地阅读下去。“神了!长颈鹿小斑居然已到了这边。他干吗来这里?是躲避大斑的纠缠还是另有所求?他那大眼看到了什么?竟然一步步地走去,虽有些迫不及待,但仍然迈着不慌不忙的步子。”这就把长颈鹿小斑的生活细节完美地呈现给我们,让小读者在不忍离开的阅读体验中,接受了科普。作者就是把这种贯穿全书的紧凑节奏和探险自然的引人入胜结合起来,完成了科普,宣传了大自然情怀。

这套书文学的故事性牢牢吸引着小读者阅读的目光,从一个保护区到另一个保护区,从森林到雪山,从海岛到沙漠,从动物到植物,从鱼类到鸟类……自然转换,无缝衔接,唤起人们特别是少年儿童炽热的爱国情怀,并把这种情怀灌注在对壮丽河山和自然风光的亲近中。值得一提的还有本书的装帧设计,全彩印刷,插入了大量作者长期探险过程中拍摄的珍稀野生动植物图片,每本书的末尾还附录了刘先平40余年大自然考察探险主要经历,作者现身说法,用翔实的记录为小朋友们上了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的生动一课。

新闻推荐

黄山市未成年人司法保护有规可循

□记者黎小强本报讯去年以来,黄山市立足制度建设,着力完善落实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制度。黄山市健全未成年人司法...

黄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黄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