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区科学“消化”秸秆串起生态农业循环链

黄山日报 2020-04-16 04:25 大字

本报讯眼下油菜已经结籽,秸秆禁烧又将成为热门话题。徽州区按照生态环保要求,注重科技手段运用,示范推广秸秆就地、就近肥料化、基料化、饲料化应用,变废为宝,串起生态农业循环链。

“这是有机物料腐熟剂,专门用于秸秆还田,里面有很多微生物,使用的话,两公斤一壶水一亩地。”日前,徽州区农业部门和黄山中科新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西溪南镇芝簧村圣丰家庭农场举办了一场有机物料腐熟秸秆还田现场会,这也是该区首次推广秸秆微生物发酵处理模式。现场,圣丰家庭农场员工将一片雪里蕻秸秆割倒后,在技术人员指导下,用喷雾器将有机物料腐熟剂兑水后,直接对割倒的雪里蕻秸秆进行了喷洒作业。据介绍,这种有机物料腐熟秸秆还田的原理主要是利用腐熟剂中微生物产生活性很强的酶,通过发酵催化降解秸秆中的粗纤维,然后转化成有机肥,这一过程大约需要半个月时间,产生的有机肥可以减少农田正常化肥使用量约10%到15%。这种方法操作简单,省工省力,易于推广。圣丰家庭农场负责人张军说,“不仅操作起来简单,关键是转化周期短,原来采用秸秆粉碎还田变成肥料需要一年的时间,现在只要半个月,田里面的秸秆,还有菜收掉以后的烂坨坨都可以还田攒成有机肥料。”

据了解,今年,徽州区农业部门将在夏季油菜秸秆利用中大力推广有机物料腐熟秸秆还田这一模式,通过肥料化应用,改善农田生态环境,促进耕地质量提升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除了秸秆肥料化的应用,徽州区还积极推广秸秆基料化应用。在西溪南镇丰南片农耕种植农场稻菇轮作模式农田里,笔者看到,利用稻草作为基料培育出的赤松茸长势良好,并已新鲜上市,很受欢迎。农场负责人方秀全介绍说,近年来他流转了1000多亩的农田生产有机稻,每年的稻草处理颇让人头疼,现在通过跟上海农科院合作,发展稻菇轮作模式,促进了秸秆利用,开始走上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新路子。“一般头年10月到11月水稻收割后,开始种植赤松茸,每亩可以处理20亩将近10吨的水稻秸秆,经过6个月时间的发酵和出菇后,剩下的菌渣大约有1吨左右,作为有机肥还田,而且时间正好赶上第二年水稻种植,从而形成了生态循环农业的闭环。”

(下转第三版)(上接第一版)方秀全表示说,今年他将通过农场并带动当地农户计划发展稻菇轮作模式种植面积100亩,即实现2000亩农田的水稻秸秆综合利用。

据了解,徽州区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4.06万亩,可收集秸秆量约1.06万吨。近年来,该区把秸秆综合利用作为促进农民增收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以深入实施秸秆综合利用提升工程为抓手,强化“三化”利用,加快推动以秸秆为纽带的循环农业发展。通过政策奖补、科技推广、宣传引导,积极推进秸秆精细还田、秸秆基质商品化生产、秸秆发酵床养猪、秸秆果园覆盖等秸秆综合利用模式,让秸秆变废为宝,串起生态农业循环链,赋能农业绿色发展。去年,徽州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9%以上,其中产业化利用量占农作物秸秆利用总量比例达到39%以上。

·谢国洪余文英张锦·

新闻推荐

昱中街道“长凳”议事助力小区治理

本报讯4月12日下午,昱中街道徽山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20多位居民、业委会成员、物业公司代表与街道社区网格员围坐在...

黄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黄山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