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牧城:守护生命最后一道防线

黄山日报 2019-10-30 05:59 大字

编者按: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黄山发展日新月异,离不开每一位怀揣梦想的奋斗者。他们心怀爱国之情,听从时代召唤,笃行报国之志,以精湛的专业技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用实际行动诠释奋斗。为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引导广大干群建功立业新时代,为建设更美丽更富裕更文明的现代化新黄山作贡献,即日起,本报“爱国情奋斗者”专栏将陆续刊发张牧城、吴尖斌、陈海萍、刘建哲、房震等5位优秀专家的先进事迹。敬请关注。

每天早上7点半,到交班室开早会,确定好一天的手术病人和治疗方案,再到病房走一遍,逐一了解患者抢救之后的恢复情况……这是黄山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张牧城的日常工作,也是他多年来的工作常态。

医学院毕业到走上工作岗位30年来,张牧城始终恪守“医者仁心”这四字箴言,践行救死扶伤的诺言,把“以病人为中心”贯穿于整个诊疗和决策过程。

10月24日,走进黄山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记者看到的是排列整齐的监护和抢救设备,听到的是嘀嘀的心电监护仪声,整洁的病房里充满着紧张的气息。张牧城和其他医生一样身着特殊的紫色工作服,忙碌其中。

张牧城告诉记者,重症医学科面对的都是危重症的病人,对他们来说,每分每秒都是生命。医护人员需要24小时不间断轮流值班,不断观察、巡视,监测病人生理变化,不断地推进各种检查,让病人的症状更加明确,治疗更加精准。“每一个被送入重症医学科的病人都承载着家人的牵挂和期盼。病房里,病人努力求生,医护人员全力救治;病房外,家属把这里视为救命的地方。”张牧城说,病房患者病情瞬息万变,生死难卜,而他们的家属却无法见到患者,只能在门外苦苦守候,他们的心情可想而知。张牧城因此特别重视医护人员和家属的沟通,以“感同身受”和“换位思考”的同理心、同情心面对病人及家属,热心耐心真诚地接待好每一位病人及家属,深入浅出地阐释病情。

“作为医生,我有一种使命感、责任感,努力去潜心钻研医疗技术水平,以病人为中心,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更有效地为病人解决实际问题,让更多的病人转危为安,使医生的价值能更好体现。”张牧城说。多年来,张牧城热衷于倡导引领急危重症疾病的规范化诊治,追求及时、合理、准确监测检查诊断、分析循证最佳治疗、客观衡量治疗效果,从医疗技术质量层面诠释以病人为中心宗旨。致力于探索推进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推进监测、诊断、治疗的精准化步伐:在国内较早开展了危重病严重程度评分评估工作,并开展了一系列临床研究,形成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促进了重症疾病严重程度的评判向量化、客观化发展,形成统一标准,更好地推进讨论检查治疗。累计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0余项,参与抢救或指导抢救各类各种急危重症患者10000余例。

张牧城所带领的重症医学科(ICU)创建于1996年,创科以来,ICU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艰辛发展历程。目前,张牧城带领的ICU团队在黄山市及皖、浙、赣三省毗邻区域急危重症及各种突发事件患者的救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安徽省危重症医学领域中一支极具活力的主力军。2013年通过申报评审成为黄山市医疗系统第一个“安徽省重点培育专科”,2015年学科在全国医疗卫生系统实施“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改善医疗服务亮点”评选活动中荣获“优质服务岗”荣誉称号(安徽省仅3家)。张牧城还带领团队不断开展如神经重症患者的监测与循证救治等多项有影响力的课题项目研究,并发表多篇研究论文,荣获多项奖项。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给予患者及患者家属更多的体贴及安慰,张牧城提出建立温馨病房,这也是国内第一个临终关怀病房。张牧城说,重症医学科相对来说是死亡率较高的一个场所,在多年的临床工作经验中,很多患者家属有诉求,作为人文治疗也非常有意义。

张牧城相信,作为一个医生,不仅要不断提升医疗技术水平,更需要爱心,“我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带领团队不断开展技术项目的同时,把人文关怀服务作为下阶段的重中之重,希望在我们这里救治的病人能够更加安心、更加舒心,非常满意地康复。”

·汪悦·

新闻推荐

黄山“零差价”集中配送农药

本报讯(记者郑莉)“加入全市农药集中配送体系后,我们这个配送点可以更好地指导农户安全使用农药,推广应用环境友好的高效、低...

黄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黄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