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发生率降至0.17%70年,黄山市乡村振兴迈大步

黄山日报 2019-10-09 06:35 大字

本报讯9月23日,记者从市相关部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新中国成立70年来,黄山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2018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91元,比改革开放初期的93.1元增长了165.3倍。12.7万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底的10.9%下降至2018年底的0.17%。累计解决近90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和饮水不安全问题,累计实施农村危房改造67135户。

农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70年来,黄山市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5万亩,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46.5万亩。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由1949年的4149.3万元增长到2018年的97.91亿元,增长了236倍。

乡村产业更加兴旺。大力发展茶产业,深入推进茶业全产业链有机化试点示范,产量、产值始终在全省保持第一;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竹园、菊花、干鲜果、道地药材等产业基地达242万亩,皖南花猪、皖南中蜂、泉水鱼等特种养殖业规模初显;积极开展休闲农业精品创建,全市7个区县已成为省级以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其中国家级示范县3个;持续推动农旅融合,2018年,全市接待乡村旅游游客4450万人次、总收入315亿元,分别占全市旅游总接待的70%和60%以上;大力推进农业对外开放,2018年,全市农产品出口额达2.4亿美元。

乡村颜值更加靓丽。2018年底,全市累计完成农村改厕21.8万户,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74%;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基本达到100%。建设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325个、市县级中心村135个。实施化肥农药替代工程,在全省率先构建“七统一”农药集中配送体系。加快畜禽粪污和秸秆资源化利用,畜禽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89.6%,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87.2%,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22%。创新建立229个“生态美超市”,实现垃圾减量、分类、再利用。

乡村活力更加凸显。深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农村“三变”改革,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累计629个村完成了产权制度改革,股份量化资产14.7亿元,农民股东84.6万个,516个村开展了农村“三变”改革。全面建成市县乡三级农村产权交易体系,积极开展闲置农房盘活利用,鼓励各地创新盘活模式,发展民宿等新业态。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2047家,培育家庭农场1081家,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36家,建立社会化服务组织275家,带动农户15万户。

乡风文明蔚然成风。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传承发展农村民俗文化、非遗文化,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农事节庆活动。加大古祠堂古遗址等古迹保护利用,建成村史馆13个、乡贤好人馆13个、名人故居14个、姓氏馆5个、清廉馆5个、红色纪念馆6个。

乡村秩序更加井然。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全面推进“一约四会”建设,发挥村民自治作用,推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全面推行群防群治的社会治理模式,着力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黄山样本”。·李晓洁·

新闻推荐

黄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9年10亿元以上重大攻坚项目一览

中国银联(黄山)园区总投资:60亿元业主单位: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选址银蝶湖以北地块,项目总用地面积约430亩,...

黄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黄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