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周流俊
在黄山一个暴雨骤起的黑夜,有三个人从北海山顶出发,其中一人一边飞奔一边痛哭。他们的身影在雨中迅速地移动,经白鹅岭奔到云谷寺,从云谷寺跑往逍遥亭。近40里山路,在夜色和雨声的包围中,痛哭者是为了快快见到重病的爱人。
这段往昔的一幕,由另外两位当事人在一个闲聚的场合复述给我。大雨倾盆,大泪滂沱,而黑夜和大雨中的痛哭者是周流俊。那一晚他等不及天明,一头扎进大雨,依靠一双脚一路径直冲回家中。言者只是说事,听者却颇多联想。黄山自古出奇人,有逆风长啸的弘仁,有暗夜抚琴的江丽田,如今还有雨夜狂奔的周流俊。
这故事拉近了我们的距离。陆忆敏有首诗写道:“从这座山,可以叫醒那座山。”沿着黄山的登山石阶,千百年的风景依次在身边闪过,那些深黝的山峦,苍翠的林木,还有石壁上清晰可见的刻痕,如果你愿意,它就是宣纸上静默的笔触,是一个人内心闪动的觉悟。以前读书,读到黄宾虹感念书画家要“以沉着浑厚为宗,不事纤巧,自成大家”。而在黄山,我跟随周流俊在深夜里行走,看见过星光在远空闪烁,静谧无处不在。
我认识周流俊,最先是通过多年前黄山市文联举办的书法作品展。
在现场作品前,观者多说其人其作深有来历,传统的底子深厚。传统是什么?传承又是什么?时代意趣在急剧变化,有个性的人扪心自问:是泥古不化,还是推陈出新?清代石涛大声疾呼“笔墨当随时代”,但在形式主义者看来,时代纷纷扬扬,精神表象是易于妆扮的。周流俊学书伊始就通过读帖临帖,明白气息端正才是康庄大道。他说过惟有深入传统,了解传统脉络里那起始的肇源,然后反复不断地持续挖掘,付出一定辛苦之后,个人的书法才可能在古今交汇的点上发现自己的方向。
俗者摹其形,书者会其义。周流俊敦厚纯朴,为人谦逊内敛。他是老黄山,熟悉山中四季。白云飘荡,碧水长流,有根有据,却也转瞬无形。碑帖临习也是这样,既要懂得笔画运势,也需要忘情于结构,发现字里隐藏的变通。他写着写着,愈往深究,愈感知字面的清淡平常,往往深含结构里的曲折厚实。从通常的理解角度说,所谓作品生命力,就像一个常用比喻:日出辉耀离不开长夜漫漫的酝酿。书者写字,或许又如在大地播种庄稼,懂得循时而动,知道因势而生,遵循自然的规律,才能获得勃勃的生机。
周流俊写过一件堪称黄山“第一”的作品:那是他为纪念徐霞客首次登临黄山400周年,在2016年5月19日第六个“中国旅游日”活动当天,展出的40余米长、高1.76米,总计4000余字的长卷《徐霞客游黄山记》。这完全是挑战性的创作,将书法写成抄书,是大多数人流行的通病。周流俊想创作,他反复思考,反复布局,历时一个半月,扔掉了200余张六尺整宣,最后以41张的组合拼接完成。但凡现场见过作品的人,无不为长卷的气势而震惊。
无数夜深人静时分,周流俊从办公室练字出来,独自一个人踏着石级往返于紫云新村的山路,暗夜的黄山,山影树影在灰黑里虚实相间,就像古人常说的“知白守黑”道理,变化出很多奇异的景象。周流俊看到了,也感到了随形写意的重要。他多年前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在开始阶段作品必须要入展多个全国性书展。主题展览和书斋写字是书法家的两条路,周流俊意识到,从“迎合”转为“融合”,从“好看”变为“耐看”,观众才不会视若无睹,写字才不运笔尴尬。他送过我一幅字,题写的是“见贤思齐”。这是古人的教诲,也是从“外”向“内”的一种观望。
周流俊早前是黄山的“快乐单身汉”,二三十年前在温泉那儿上班,几个要好的朋友一起在艺海楼打平伙,他有一个拿手绝活就是爆炒花生米。要说周氏花生米可真有点名堂,当年一起吃过的朋友对滋味记忆犹新:这独门秘方的花生米光炒不行,还得乘着火候添酱油加香醋,染一层颜色,多几分回味。喝酒的时候,口感充分,还能解酒。
于是住温泉竹木房那会儿,全才周流俊烧菜、喝酒、唱歌、下棋、刻印章、练字画、出墙报,年轻人通宵达旦,周流俊的黄梅戏引来了金凤凰。他谈恋爱,和当时的女朋友后来的夫人说过话后,把房间留给女朋友,自己跑到朋友关德军那儿,一挤就是半年多。
那时有一段佳话,说的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从东南亚的菲律宾过来一个有30余人的华侨家族团,在黄山艺海楼购买了几十方章料,提出要求:要按开列的名单刻上印,第二天早上从宾馆离开前要全部带走。这可是技术活,周流俊负责起稿,平时一起玩的关德军和吴银启参与篆刻,从傍晚时分开始,三个人忙活一个通宵,天亮之前刻好了,客人很满意。一夜能挣一两百元的巨款,这在当时可了不得,能买不少的东西呢。
书有真趣,生活也有真趣。像有人走到过很多地方,有人想去往很多的地方,只有到了才会感受风景的异同。周流俊在黄山上班,看风景比别人多些便利。再说一件有意义的事:在2017年5月19日,第七个“中国旅游日”这天,由于杰出的书画造诣和成就,周流俊被首届国际研学旅游节特聘为黄山风景区首批研学旅游导师。这该是他所爱恋的黄山给予他的回报吧。
新闻推荐
□钟伟每年9月,我们都会迎来一个特别重要的节日——教师节。设立这个节日,既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是为...
黄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黄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