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区:垃圾分类成风尚收运处置全链条
编者按:垃圾分类事关千家万户,不光城市要推动,农村同样也要有行动。按照中央决策部署,我们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要积极做好农村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近年来,徽州区积极推行“生态美超市+”模式,激励引导农村垃圾分类全民参与,并着力构建农村生活垃圾全链条闭合收运处置体系,有效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擦亮了乡村振兴“最美底色”。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徽州区按照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全域覆盖、全域达标的要求,积极推行“生态美超市+”模式,激励引导农村垃圾分类全民参与、一体推进;以实施好农村生活垃圾全域治理PPP项目为抓手,着力构建农村生活垃圾全链条闭合收运处置体系,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精细化、常态化、长效化,实现农村垃圾的分类、减量、无害化处理,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驻颜”美丽宜居乡村。
“生态美超市+”让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蔚然成风
对于家住徽州区西溪南镇石桥村的村民江必莲来说,垃圾分类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每逢星期五,吃过早饭,她第一件事情就是将平时收集的垃圾分门别类装进各个塑料袋里,然后提到村部的“生态美超市”去兑换一些日常生活用品。
在石桥村“生态美超市”,记者看到,前来兑换生活用品的村民排成了长队,他们分类好的垃圾经清点后,按照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及其他垃圾的归类,投放到门口的4个塑料桶里,然后以垃圾数量换算积分数、兑换物品。据了解,石桥村“生态美超市”开办近1年了,经过宣传、引导还有兑换激励,参与的村民越来越多。“目前累计开展兑换业务3700余人次,回收垃圾1.3吨;累计开户数280户,开户数占全村的85%以上。”石桥村“生态美超市”管理员吴文飞说,“可以说,垃圾分类在我们村已经成为村民的自觉行为。”
这是徽州区推动垃圾分类的一个生动实践。为加快推进农村环境治理,去年,徽州区完成了全区行政村和社区“生态美超市”建设全覆盖。今年,该区积极推行“生态美超市+”模式,与扶贫、党建、乡风文明结合,拓展垃圾兑换的外延和内涵。目前徽州区财政累计投入建设补助资金143万元,吸收民营企业资助资金1.5万元,全区“生态美超市”累计开户6686户,开展兑换业务36640人次,回收垃圾70.2吨、农药包装废弃物15.36万件。
“接下来,我们的‘超市’还要向下延伸,在较大自然村设立分点、实行流动兑换点等形式,方便距中心村较远的群众办理兑换业务,引导更多的群众参与进来,让垃圾分类在全区农村蔚然成风,”徽州区新保局负责人说,“目前富溪乡各村均推行了流动兑换模式,潜口镇设立了4个集中连片自然村固定点和3个流动点。”
农村生活垃圾全域治理还山青水绿之美
走进徽州区呈坎镇汪村村,只见身着统一制服的环卫工人正在清扫村街,并将沿途摆放的垃圾桶置放到双桶车上。“原来村里也有固定的垃圾存放处,但是清理不及时,时间长了,气味难闻,夏天还有好多蚊子、苍蝇,”村民方大爷说,“如今家门口就有垃圾桶,保洁车每天定时清理,垃圾存留时间缩短了,空气清新了,家里家外还有道路都干净多了。”
为实现农村垃圾的分类、减量、无害化处理,今年1月份,徽州区根据全市统一部署,将全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移交给黄山中环洁城市环境管理有限公司运营管理,开启了农村生活垃圾全域治理PPP市场化运营模式。
黄山中环洁城市环境管理有限公司接管后,主要承担徽州区农村村庄及道路保洁、水域保洁、集镇清扫保洁和国省县道及所辖范围内的景区、景点垃圾保洁,以及垃圾收集、转运到市垃圾焚烧发电厂。按照“清扫保洁、垃圾收集、压缩中转、运送焚烧”农村垃圾全程闭环处理模式,公司结合徽州区农村实际,优化转运布点,配齐设施设备,投放垃圾桶26140个、白钢箱174个、电动保洁车156辆以及运输、转运、垃圾压缩等各类作业车辆14辆;同时,按照每100户配备1名保洁员的标准,配备了291名保洁人员,并实行网格化管理,聘用乡镇管理员7人。公司还建立了数字化管理系统,通过后端数字化管理平台及LED大屏显示系统,所有保洁员清扫、保洁、前端垃圾收运进度和轨迹、实时垃圾收集量、转运车辆作业轨迹等数据一览无遗,管理更加精准,保证了农村生活垃圾清运高效运转。
目前,徽州区农村生活垃圾全域治理PPP项目覆盖三乡四镇43个行政村,总人口56713人,日收集处理农村生活垃圾约30吨,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农村人居环境得以改善,农民生活幸福指数明显提升。
·谢国洪蒋红艳洪海健·
新闻推荐
本报讯日前,市红十字会召开全市红十字星级志愿者表彰会,对54名红十字志愿者予以星级认定及晋级,授予7支红十字志愿服务...
黄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黄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