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楷平:用真情法理守护平安

黄山日报 2019-06-21 08:30 大字

2011年,黄山区甘棠镇司法所所长林楷平被司法部表彰为全国模范司法所所长。2015年,该所又被司法部表彰为“全国模范司法所”。2016年他光荣退休。

从甘棠镇司法所所长任上退休休息了一段时间后,凭着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满腔热忱,林楷平主动放弃了安逸的退休生活,经黄山区人民政府聘请,来到黄山区矛盾纠纷联合调解中心工作,用真情法理化解了无数矛盾纠纷,筑起了一道道平安防线,谱写了一曲曲平安和谐之歌。因此他也被誉为乡镇党委政府的“参谋”,疑难矛盾纠纷的“克星”,矛盾纠纷隐患预防机制创新的“行家”。

在黄山区太平湖一带,说起历时7年多时间的网箱退湖信访积案,恐怕无人不晓,无人不知。2012年,太平湖两岸的10余户网箱养殖渔民因不认同当地政府的网箱退湖政策,多次进行信访和投诉,虽经多次协商,始终无法有效化解。“去年成立联合调解中心后,区委区政府就把这件棘手的案子交给我来调解处理。”林楷平说,受益于在黄山区人民检察院干了11年刑事检察,后来又在司法所岗位上工作16年多的工作经验,法律问题的解决之道拿捏相对到位,“但是调解工作的特点决定了,不能像法院单纯讲法律,而是要在合法的基础上讲真情,要讲到老百姓的心里,才会取得调解的社会效果。”

林楷平说,去年3月,刚接手案件,起初和渔民接触也颇不顺利,因为当时人家见他来了,往往不理不睬,甚至闭门不见。但是,他并未气馁,而是一家一家地跑,从最初三言两语,到后来终于让渔民相信他是带着解决问题诚意来的,慢慢搭腔了,见面也递上一杯茶,听他讲解法理。后来,接触频繁了,他发现渔民们也并非不通情理,约7年过去了,因为要求过高,渔民们耗费了大量的金钱和人力、物力,于是部分渔民盼望事件能早点得以解决。见老林就双方合乎情理的利益的考量把问题说得明明白白,其中几户渔民被他的真心打动了。于是,林楷平趁热打铁,找准突破口,制定切合实际的可行性解决方案,促进第一批协议达成。而另外几户渔民见“内部协议”被打破,也纷纷打听,了解详情,最终在多部门的协作下,2个多月后,渔民们就网箱拆除补偿纠纷达成一致并顺利签订了协议,后经过司法确认,这起长达7年的信访积案画上圆满的句号。

林楷平说,这起信访积案的消解只是去年人民调解员辛勤工作的一个缩影,联合调解中心成立后,类似交通肇事、建筑行业等纠纷则成为他们调解工作的“主业”。据了解,黄山区矛盾纠纷联合调解中心仅在去年就接待群众来访200多次,指导各乡镇人民调解40多次,调解矛盾纠纷82件,建立调解卷宗72份,调处率100%,履行率100%。

“从事人民调解工作,一定要有真情、耐心,坚持公道、正义。毕竟,调解的功夫有时在调解本身之外,比方说有时遇到不是调解范畴的事情,只要群众有需求,他都会帮忙办理,信任也是在这些小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进而树立起调解员的良好形象。这些年来,林楷平和同事们深入到辖区数万群众中间,化解的纠纷更是不胜枚举,大到群体性事件、小到婚姻财产纠纷等,林楷平总是站在调处纠纷的第一线。诚所谓“一枝一叶总关情”,林楷平在奉献中收获到了群众满满的认同。

对此,林楷平认为,一路走来,他认为调解工作如有什么成功的诀窍的话,那无非是将心比心,要和群众讲法理,讲利害关系,把群众的事情当成自己遇到的事,相信再难的事都有解决之道。同时,通过自己一些具体实在的工作,可以为黄山区的法治进程添砖加瓦,想一想他就感觉很知足。·姚大盛·

新闻推荐

屯溪区司法局创新机制做好纠纷调解人

本报讯近年来,为破解重大亡人纠纷化解难、周期长、风险大的瓶颈,屯溪区司法局在机制、程序、技术等方面积极探索创新,以...

黄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黄山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