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中心的“天线宝宝”

黄山日报 2019-03-18 07:54 大字

在市残联听力语言康复中心,有一群特殊的“天线宝宝”,那些挂在耳朵和头上的“天线”,是他们与这个世界沟通的秘钥。

康复中心负责人徐庆瑛告诉记者,挂在孩子耳朵上的是助听器,戴在头上的则是人工耳蜗的体外机,人工耳蜗是通过植入体内的电极系统直接兴奋听神经来恢复或重建聋人的听觉功能,适用于重度、极重度听力损失且助听器效果不佳的患者。

日前,记者在该中心采访时,今年8岁的小龙(化名)正在做康复训练,因为耳朵畸形,他无法做人工耳蜗,只能戴助听器。“孩子出生后没有做过听力筛查,检查发现问题的时候,已经错过了最佳康复介入期。”提及孩子,父亲余健庭总是很愧疚,他告诉记者,检查之后,他立即花了4万元为孩子买了一对助听器,并带着孩子到杭州聋儿康复中心做康复训练,但每月5000元的康复训练费用,对在外打工的他来说是个不小的负担。幸运的是,小龙符合国家残障儿童康复救助标准,可接受免费康复训练并享受国家救助。“经过康复训练,孩子康复情况变好,今年9月份他就要上小学了。”余健庭摸了摸儿子的头,笑着说。

为了让听障儿童尽快融入正常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该中心采用集体课教学和亲子特训两种方式,由5名专业老师进行一对一康复训练,“老师都是受过专业特教培训的,也非常有爱心,但孩子康复效果如何,很大程度还是取决于家长的配合度。”徐庆瑛说,中心有个1岁10个月的小女孩一一,因患有听力障碍,不到一岁时就开始佩戴助听器,去年10月又做了一侧人工耳蜗,每次亲子特训她的妈妈都会全程陪伴,现在,她已经可以与人正常交流了。“希望所有家长都能带着孩子早筛查、早治疗,积极配合、绝不言弃,我们也会和他们一起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美好的明天。”

进行康复训练的听障儿童儿童可享受省民生工程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不仅康复训练费用全免,每年还有2000元家长食宿补贴。此外,人工耳蜗和助听器都已纳入国家医保,大大减轻了听障儿童家庭的负担。据悉,作为黄山市听障儿童定点康复机构,中心自2015年3月成立以来,已累计为50多个孩子实施康复训练,其中35个孩子已经进入普小上学。

去年12月,黄山市出台《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明确救助对象为符合条件的0—6岁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等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下步,受救助儿童的年龄还将被拓宽至7—14岁。

记者手记:几年前记者到市特殊教育学校采访,当时康复教学手段较落后,课堂上老师一边说一边用手语比划,孩子们则睁着大大的眼睛,咿咿哇哇地吐着不成音节的声音。这些孩子大多来自偏远乡村,因为家庭困难或是耽误康复介入时机导致聋哑。来自杭州聋儿康复中心的调查显示,得益于听障儿童康复知识的普及和国家救助政策的落实,目前南京已陆续关停了五六家特校,这是一个令人欣喜的变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各类项目深入开展,会有越来越多的听障儿童可以像正常孩子一样走进校园,走向社会。·程向阳吴玉莲·

新闻推荐

借力融杭旅游热

三月春光好,踏青旅游忙。3月13日,徽州区西溪南镇迎来大批来自江浙的踏青赏花客。去年以来,西溪南镇抢抓杭黄高铁开通带...

黄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黄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