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产业项目融合推进徽州区农业综合开发赋能乡村振兴

黄山日报 2019-01-03 07:54 大字

本报讯徽州区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以农业综合开发为抓手,创新思路、主动作为,持续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大力扶持特色产业发展,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步伐,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隆冬时节,走进徽州区岩寺镇石岗村,村口一个个大棚整齐划一地排列着。大棚内,暖意融融,一颗颗泛红的草莓从叶蔓中探出头来,生机盎然。“我种植了8亩大棚草莓,是从择树那里转场过来种植的,现在这里土地条件好,交通又方便,我便多种了3亩。”正在给大棚通风的村民方正华对笔者说。据介绍,以前石岗村村口这一片是抛荒地,经过一年的农开发项目的实施,如今已变成了高标准基本农田,过去的低产田成了“香饽饽”,目前已发展大棚草莓种植面积30亩,草莓成为石岗村的新兴特色产业。

土地是解决农民脱贫致富的“硬件”。近年来,徽州区农发办积极转变思路,坚持把项目开发作为强农惠农的重要举措,精准发力,推进土地治理项目和产业化发展项目建设,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据统计,近三年来,徽州区投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3569万元,通过集中连片、规模开发,建成路网、水网、林网、电网、旱能灌、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1.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平方公里。同时,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集约化经营和产业化发展,不断提高农业种植效益。

徽州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让低效土地变成良田沃土,吸引了区内众多企业、能人、大户参与土地流转,实现特色产业和传统农业的规模经营。不仅如此,还引来区外客商,大手笔开展区域化、规模化流转土地,发展“农业+”新模式、新业态,推动农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连日来,呈坎镇汪村东边坑灌排渠180米的尾渠正在加快建设,且按要求被做成弯月亮形,护塝呈三个阶梯形式。“这里将打造一个水景观,弯曲的渠道内环将开挖一个小湖,护塝阶梯上种植花草,成为我们民宿的一部分。”黄山又园文化旅游公司办公室负责人姚霄说,“春节前,我们还要建一条休闲步道,将汪村的桂花基地和覆盆子基地连接起来。”据了解,该公司由北京客商创办,2017年看中汪村东边坑这一片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及毗邻呈坎古村落景区的优势,计划投资8000万元,建设一个高端休闲基地,其中一期新建一个占地10亩的“又园”民宿。同样,在潜口镇东山村,前两年,浙江客商看中该村改造后的山泉片农田,流转土地面积300亩,初步建起了集生态农业、乡村旅游、农耕文化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成为徽州区农业转型升级的新亮点。

农业综合开发,重在开发上水平,体现的是综合效益。徽州区农业综合开发按照强基础、增效益、创一流的要求,积极探索出农业综合开发与产业项目融合推进新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谢国洪张杰山·

新闻推荐

富溪乡开展“走红军路”体验

本报讯2018年12月30日,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主题的第三届“走红军路”大型户外体验活动在徽州区富溪乡举行。300...

黄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黄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