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脚步践行公益做有温度的新闻人

黄山晨刊 2018-12-28 05:48 大字

“倾城之爱”救助小婉婷 森工小区打扫卫生 2014年组织理发志愿者程翔义务给温馨家园的病患老人理发徽文化博大精深,黄山市被誉为“东南邹鲁”,而今“传承好人、争做好人”已蔚然成风,深厚的文化积淀奠定了黄山人乐善好施的基础。

多年来,本刊编辑、记者用脚步践行公益,做有温度的新闻人。大家以踏实的行动、端正的态度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正面宣传,致力推动黄山市精神文明建设。

□ 记者 程向阳 吴玉莲 汪嫒

设置栏目 传播黄山好人主阵地

自2004年创刊以来,《黄山晨刊》始终坚持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三贴近”办报宗旨,坚持“五度”新闻理念,打造主流媒体品牌。所谓的“五度”新闻,就是“速度”(突发新闻)、“力度”(监督新闻)、“深度”(调查报道)、“广度”(市外新闻)、“温度”(爱心新闻)。例如“温度”,报社全体同仁就积极探索,创新开展“爱涌黄山”宣传报道,一方面宣传黄山的好人好事,汇聚正能量;另一方面多方参与引导,引领社会各界争做好人、崇尚好人。

为营造“当好人、学好人、做好人”的浓厚氛围,《黄山晨刊》特开设专栏、专版,大力宣传好人先进事迹,让好人事迹家喻户晓。2011年3月20日,报社联合相关单位开展首届“黄山好人”评选活动,烈士张宁海成为首届“黄山好人”之一。他为救18名大学生不幸牺牲,英勇事迹在黄山大地引起强烈反响。几年来,报社和黄山市文明办携手开展每年每季度的“黄山好人”评选,并在每季度好人评选基础上,开展年度好人评选,此活动已形成常态化。2007年11月,报社联合黄山市妇联开展首届“感动黄山·杰出母亲”评选活动,在前期大量宣传的基础上,通过读者投票、网络评选等方式评选了10名“黄山好母亲”。这当中既有数十年如一日照顾残疾小叔子的现代嫂娘李桂俭,也有培育女儿获得安徽省高考第一名的好母亲程玉妹等。

與论引领

推动精神文明向前进

在报道方式上,《黄山晨刊》一方面做足好人的事迹报道,同时更引导读者思考:我该如何成为好人一分子?《黄山晨刊》曾对一位身患白血病女童进行过多次报道。首次报道便引起社会爱心人士的关注,《黄山晨刊》随即组织捐款,黄山市的爱心组织发起爱心晚会,引起了轰动;本刊又开设“白血病女童病中日记”栏目,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社会爱心组织为患病女童捐款30余万元。随后,本刊联系女童就诊医院的当地媒体,再次发起爱心行动。因为社会爱心人士的参与,因为好人效应,这位家在农村的贫困女童目前恢复良好,已经从小学三年级学生成为大学生。

《黄山晨刊》也曾开设专栏,连续报道腿部残疾的女孩小傅的故事。从小傅自己的自强不息,到小傅母亲的无私大爱,传递了社会正能量,引起各方面关注,不少企业、医院、红十字会以及社会爱心人士纷纷施以援手。在小傅动手术的当天,医院里收到许多好心人送来的鲜花。

黄山区汤口镇20岁的谢兴华患上了红斑狼疮,家里为其看病已经负债累累,2005年4月4日的《黄山日报·黄山晨刊》头版头条刊发了《女儿,我们不能没有你》,时任市委书记王启敏在文章上签下“这户农民家庭遭遇不幸,确很少见,应该得到社会的救助,请市妇联、市共青团共同做好援助工作。捐款1000元,请转之”的批示。当天下午,市妇联、市共青团就立刻组织了募捐工作,并向全市发起了倡议,短短两天募捐近万元。此后,本刊及时跟踪报道,黄山电视台、黄山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也对谢新华的遭遇进行了报道,谢兴华因此得到了各方面的关注和帮助。黄山一企业集团主动承担其转院上海的费用,并提供了两年的检查费和药品费。如今,谢兴华身体状况良好,每月到市医院检查一次,拿点药,病情稳定,已经组建家庭。

2011年1月,重庆1岁半男孩小杭杭脸上长鹅蛋般大瘤,为凑巨额手术费,母子无奈来黄山上街乞讨,此事经本刊报道后,引起了社会多方关注。3月4日,由黄山红十字会、市民网、倾城之爱黄山市慈善公益联盟等联合发起的“倾城之爱——救助小杭杭(化名)大型募捐义演”在屯溪昱中花园举行,从上午十点开始的商家义卖,到晚上七点开始的爱心义演和慈善义拍,整个募捐活动结束后,经红十字会及市民网工作人员统计,当天共为小杭杭筹集到75300.90元善款,帮助其顺利切除肿瘤。

2006年1月,19岁的白际女孩方翠丽,被诊断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Ⅱ型(白血病),巨额的医疗费让这个贫困家庭承受打击,此事经本刊报道后得到关注。时任市委主要领导赴白际乡调研工作时,得知方翠丽身患白血病后,不但自己主动捐款,并呼吁社会各界进行捐助。一时间,全市上下的爱心源源不断涌向处于死亡边缘的方翠丽,后方翠丽得以赴省立医院就医治疗,本刊记者曾赴省立医院采访,并刊发2006年1月16日《情满白际》、1月18日《含苞的百合,怎能凋谢?》、1月20日《爱心无价 黄山干部职工向方翠丽伸出援手》等连续报道。从发现病情,到入院治疗,到成功接受骨髓移植手术出院,到术后康复,到走上工作岗位……在随后的10年间,本刊记者一直跟踪报道方翠丽,先后刊发报道:2006年1月22日《重病少女,生命在关爱中延续》、2006年8月16日《白血病女孩经历50多天生死搏斗,手术成功出院》、2009年8月14日《静静绽放的小花——再访方翠丽》、2014年10月30日《找个有缘人嫁了》……“是《黄山日报》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是社会给了我第二次生命。”黄山晨刊创刊10周年时,作为读者代表方翠丽真情告白。

还有大学生换肾的新闻激发黄山大地的爱心……在报道组织上,《黄山晨刊》不仅做好常规报道,还让校园小记者走近黄山好人,让好人精神走进校园、走进孩子们的心里。黄山好人的报道汇聚了生活的正能量,体现了媒体的社会责任感和公信力,已成为报纸、报社的金牌栏目。

截至2018年上半年,黄山市“黄山好人”总人数已达316人,主要涉及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等五大类。其中,汪忠心、戴国彬、程剑、方华清、李发权、汪寻洲、牛志伟等60名黄山人眼中的好人荣登“中国好人榜”。

一批批黄山好人为人称道,一个个普通市民身边的黄山好人及黄山好人集体走出黄山,走向全省、全国,成为安徽好人、中国好人,成为黄山市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又一个亮点,也引导全市学好人、做好人蔚然成风。

主动参与

播撒志愿服务的火种

创刊于2004年的《黄山晨刊》,是黄山市级新闻单位中最早把公益服务注入新闻报道的媒体之一。创刊14年来,本刊采编部开展了“圆梦贫困大学生”“扶贫助学到山乡”“情暖黄山贫困学子”“爱涌黄山”“黄山好人”等社会公益服务活动,通过报道解决了很多群众的燃眉之急,因灾、因病之困。为了集合力量,形成拳头,统一组织,2014年,报社党委研究决定,成立一个以全体报社党员记者和编辑为主、青年团员共同参与的志愿服务组织,并定名为:《黄山日报·黄山晨刊》“帮帮忙”服务队,从当年3月5日学雷锋日开始,作为“关注民生、服务百姓”的特色公益品牌,常年不定期开展公益服务活动。

做有温度的新闻人,是本刊创刊14年来不变的初心。通过5年摸索,本报志愿服务队已经成为黄山市内较有影响力的公益服务组织,除报社记者编辑60多人参加外,机关事业单位主动参与的人员达百余人,社会爱心企业10余家,主要服务因病致贫、困灾致穷、因学致困的弱势群体。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一位位有温度的人物成为黄山大地的靓丽风景线。一次次爱心活动传承了徽州传统美德,温暖了万千家庭,成为黄山经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也成为黄山市精神文明建设的一大亮点,引领着黄山的时代新风。

新闻推荐

下了高铁采摘游

12月25日,首批乘坐杭黄高铁抵达建德站的游客,在“全民导游”代表们的带领下来到当地草莓大棚参加采摘游活动。当日,杭州至黄...

黄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黄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