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发展的“黄山区探索”
走进初冬的黄山太平经济开发区,仍是一片繁忙景象。在黄山金瑞泰科技有限公司的厂房外,工人们正忙着将一箱箱阳图热敏CTP版材装车。据该公司负责人李煜介绍,这批板材是直接销往欧盟的,今年公司的外贸销售额已达1.6亿元。这是黄山区坚持创新引领,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生动缩影。
科技创新助推工业提质扩能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注重科技创新是金瑞泰公司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关键所在,企业先后投入研发经费3500余万元,完成科研项目30余项,在2017年被评选为“十二五”中国印刷器材行业十强企业。
近年来,黄山区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加快产业转型发展的强力引擎,大力推进绿色食品、新材料、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培育形成和集聚集群,先后引进了联合利华立顿茶、金瑞泰科技、华绿园生物、盛美格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企业,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到规上工业产值的46%,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到工业产值的33.4%。同时,鼓励引导企业对标行业高端,实施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改造,推进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打造了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广、经济效益好的产品,有力增强了企业自主创新力和市场竞争力。2016年以来该区累计投入技改资金16.25亿元用于实施企业智能化改造、机器换人等技改项目,培育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省市“专精特新”企业8家、市区政府质量奖企业2家。
改革创新助推农业提质增效
今年是黄山区开展全国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的最后一年,时至年末,该区也交上了一份令人满意的成绩单。开展试点工作三年来,累计发放抵押贷款2.26亿元,促进土地流转3.5万余亩,改革红利惠及114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8250余户农户。黄山区玫瑰谷公司作为试点的受益者,以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300万元用于基地建设、产品开发和休闲农业发展,延伸了产业链条,企业也得到快速发展。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系,一直是黄山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近年来,该区通过开展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为12.95万亩农村土地确定了实权,让2.68万户农民吃上了“定心丸”;通过开展财政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为61个村提供集体经济发展资金6100万元,村均经营性收入达40万元以上;通过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79个村居清查核实集体资产7.99亿元,确认集体成员8.23万人。据统计,2016年以来该区先后实施国家级农村综合改革试点2项、省级试点3项,目前正在全力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三变”改革和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这一系列的改革试点,有效盘活了农村闲置资源资产,激发了农民致富创业热情,为黄山区农业农村发展源源不断积聚着动力,创造着活力。
业态创新助推旅游业提质升级
位于黄山区仙源镇的东园艺栈,推门望山见水,开窗绿意盎然,加上雅趣的庭院和精致的工艺品,每年都吸引着上海、南京、杭州等地大量的游客慕名前来,感受客栈带来的自然惬意。目前该区发展乡村精品民宿近30家,其中有8家民宿列入“徽州民宿50佳”。
一年一度的太平湖国际铁人三项精英赛、中国黄山国际登山大会、东黄山斐越国际越野赛等大型赛事活动,总能见到大批国际选手的身影。近年来,该区依托黄山资源,立足山湖联姻,不断完善环湖、环山旅游道路网和相关配套设施,成功承办各类赛事60余场次,做到了“月月有赛事、季季有精彩、常年不断线”,黄山区“赛事游”的影响力正不断提升,“四季主题赛事”品牌日趋响亮。
从单一的观光旅游到休闲体验多业融合,从单一的景区景点到民宿农庄多点开花,黄山区正在浓墨重彩地绘就一幅全域旅游路线图。一直以来,该区坚定不移地实施“旅游+”战略,不断整合丰富旅游资源,倾力培育“花海经济”,奋力推进全域旅游,创新打造了“旅游+”农业、文化、体育、研学等多种新业态,勾画了“一乡一特色、一镇一节庆”的生动局面,不断丰富和优化全域旅游产品供给。该区先后推出了知青文化游、茶乡风情游、农事体验游、自然研学游等系列特色旅游产品,以及醉美218线、环太平湖风景线等众多精品旅游线路,实现了旅游产业向观光、休闲、度假、养生的复合型转变,让旅游产业迸发出了新的活力。
民企吃下“定心丸”
初冬时节,黄山钛可磨工业介质有限公司正式投产,成功实现了年内建设、年内投产,成为黄山区“招商选资”与“招才引智”融合互动的一个范例。该企业拥有各类工业介质产品发明专利3项,非标设备实用新型专利30余项及高层次人才团队,以及行业中最先进的智能化灌装生产线,相较之传统工艺的操作方法,效率提升了3-4倍。
近年来,黄山区加强对民营经济工作的领导,把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作为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的重要任务,健全领导保障机制、工作推进机制、考核问责机制,实质性降低税费成本、制度性交易成本、要素成本,增加信贷投放,加大财政支持,切实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打破“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切实增强企业获得感。目前,全区民营企业正逐步由“低、小、散”的粗放型向规模扩张,发展势头不断向好,仅开发区民营企业投产78户,其中规上企业28户,亿元企业8户,今年1-11月实现税收1.36亿元,同比增长26%。
为解决企业融资难、流动资金周转不便的问题,黄山区全面落实各项企业扶持奖励政策,近三年来共兑现企业各项税收及考核奖励2210万元,为企业协调新增流动资金贷款7400万元,协助企业争取各项资金补助达1027万元,提供助保金续贷款达2.26亿元。同时,积极引导支持企业通过技改扩规、产品研发等实现转型升级。近三年来,共实施金企业技改、扩规项目21个,投入技改资金3.1亿元。
黄山区把民营企业当成“自己人”,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惠企政策和服务举措,以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大力推进民营企业转型升级,一批民营企业脱颖而出,产业集中度和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天丰食品公司跃居成为目前国内最大的年糕加工生产中心,产能第一,品种第一;耀利水上设施成为安徽省唯一一家专业从事水上浮动设施的生产厂家,填补了省内水上浮动设施领域的空白;金瑞泰科技公司目前产能是行业内第三,质量高居行业第一,产品深受韩国市场的青睐;亿利宏业包装制品有限公司,成功加入中国快递协会,是中国快递协会安徽唯一理事单位;鑫赢再生资源有限公司被确定为黄山区唯一一家“安徽省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示范企业”;鼎瑞新实业公司实施军民融合产业项目,已研发出多种军用安全防护装备。
工业迈向“新型化”
十几年前黄山区城西南还是一片荒野,如今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放眼望去,一幢幢现代化厂房拔地而起,一条条笔直宽阔的柏油马路纵横交错,这里已成为黄山区工业发展的主平台、经济转型发展的示范区。截至目前,黄山太平经济开发区已签约落户项目125个,其中投产企业78家。预计2018年可实现工业总产值60亿元,实现财政税收1.5亿元。
为实现工业规模化、集约化、园区化经营,2003年底黄山区组建综合经济园区管委会,全区上下团结一致,各方力量汇聚一起,征地、拆迁,修桥、修路、打基础、拉框架,昔日荒芜的田地平整出来了,泥泞的小路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框架式的厂房、宽敞的道路。截至目前,累计已完成了4.5平方公里的“七通一平”建设,建成区的主次干道、给排水网、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基本建成。近年来,开发区以“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为目标,围绕提升存量、做大增量两条主线,在“量”上抓有效投资,在“速”上抓重点调度,在“质”上抓技改创新,在“效”上抓首位产业,发展势头不断向好,逐步由“低、小、散”的粗放型向规模扩张、产业集聚转变,主导产业调整为绿色食品、新材料、智能装备与加工制造等。
近年来,开发区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投产企业大部分产值税收呈增长态势,半数以上规上企业产值税收都保持了2位数的增长。今年1-10月份,开发区实施企业技改、扩规项目8个,投入技改资金9200万元。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园区企业共申请专利20余件,授权专利余30件,企业发展的竞争力和发展的质量不断提升。
开发区始终将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和提速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从最初的一般招商到如今的招商选资、产业招商、以商引商、盘活招商,突出高端招商,把招商引资与“腾笼换鸟”、处置遗留问题、盘活闲置土地相结合,采取倒逼机制,开展集中清理整顿低效闲置企业,把绿色食品、新材料、智能装配制造作为招商主攻方向,质量越来越高。目前,累计清理清退企业29个,收回土地1413.18亩,已签约落地的新材料及其上下游企业共有24家,一大批项目的落地,加快了开发区产业集聚,促进开发区转型升级。
新闻推荐
□记者舒俊晨刊讯12月17日下午,黄山区政府新闻办召开“40年发展回眸——黄山区改革开放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重点...
黄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黄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