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行记(三)
□ 日 新
禾木村处在一个窄长的盆地里,白桦林间的空隙地,图巴族把木头屋子建在中间,再扎几根木栅栏就是院子。房子长的都一个样,木板搭成人字型的顶,墙是用整段的松木用隼卯向上固定,给人感觉是厚重而温馨,整个房子散发淡淡的松香的味道。
因时差的原因,我三点多吃好午饭就休息了,等待六点钟出来拍夕阳。上观景台的方式除了徒步,还有骑马。不过在新疆景点没有发生生拉硬扯的现象,自选项目导游只介绍不推销,景点里人询问,不尾随,让人不烦。
我们当然选择徒步栈道,观景拍摄体验是我们旅行的目的。随着栈道蜿蜒抬升,禾木古村的角度与阳线不断调整着,画面的颜色也不断变幻着。一面山坡上挤满着各式各样“长枪短炮”,好在视野开阔,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与角度,不像皖南山区狭窄与树木影响,一个点一个角度挤破头。
太阳开始西坠,白桦林影子也越拖越长,木楞子房子也越来越有形了。这时你听到的全是相机的快门声。调过头来看身后,却是另有一番景色,疏朗白桦林间,一队骑马人走在荒垣上,太阳将他们剪成一副提线木偶,在光影中缓缓地移动。
太阳坠下山谷,温度也突然掉了下来,人感觉到的不是冷而是冻。大家集齐了开始找食,在一家新疆歌舞音乐吸引下,我们找到只能是屋檐下空桌,在羊肉汤和伊力特的想象中回暖着身子。地面上的水已经结冰,吃过饭你感觉到的是更冷,回房子休息的路上,连牙都打起了寒战。木楞房子因电压不稳没有配热水壶,喝水你得顶着寒风到五十米开外厨房外去装。冷,钻进被窝等待天明日出吧。
(五)
本想早起拍禾木的日出,从早上五点开始就开窗探日,乌黜黜的,再每隔半小时看一次。至八点太阳也没露脸。等到天大亮了,也没什么想要的效果。只是远山照微微有些泛红。
吃过一碗牛肉面二根油条,赶车吧。谁知这片古老的村寨,一晚上埋伏着这无数的“好色者”。一个小小候车棚被长枪短炮包围了,八点半第一辆始发,能上车的只是一小部分人。就这一小部分人中也有我们几个哥们,剩下我们只能等下趟了。说是区间循环车,可始发后第二辆车迟迟不达,等得不耐烦的一班人,在他们“头领”的一声令下,拉起队伍徒步了。差不多等了四十多分钟,我们也挤进了第二班车,在禾木服务站与头阵人汇合,又急匆匆地向喀纳斯奔去。
也许是早上挤累了,从禾木到喀纳斯车上,我一直眯着了,只记得在两地交界的一个三岔路口,车子划了个圆直指喀纳斯。车从贾登峪进入景区,一路便有湛蓝的河水、洁白的白桦林,金色的西伯利亚落叶松。
喀纳斯湖可谓是人满为患,游人上船等着排队,几十艘游船隆隆的机器声,一定会吵得水中生物不得安宁,安静祥和不被打扰是任何一种动物的生存权利,这样嘈杂环境我不想去寻找喀纳斯湖怪。即便是有,它们也一定会视我们为妖怪呢?游艇在二道弯停泊,让游客到游艇顶上拍摄。顺光看去远处是层峦叠嶂的洁白雪山,由近而远是错落有致的山峰伸向湖面,仲秋的颜色是五彩的,但主色调是明黄色的。
往回望,逆光下,远山同样是白雪皑皑,可近山全黑的背景,湖水波光粼粼,越近星点越大,前面的船在逆光映印中,呈现出明快的剪景效果。游船在偌大的喀纳斯湖转了一个圈就拐回去了,如果不是周围山上树叶是黄色的,与黄山的太平湖并无二样。
下了船,我沿着湖边漫步。由山边渗透的泉水向湖中流去,浅浅的沙滩,随着风浪的拍打,砂子显得层层叠叠,湖边长着草,青青的。栈道横切着湖面,山旁高大树木,斜伸向蓝天,一树黄叶的白桦林从湖畔斜向湖面,阳光将它照得骨肉分明,一树光秃秃西伯利亚落叶松耸立在浅滩,整个画面犹如设色中国山水画,层次分明,让人不由地想起了俄罗斯画家尤利·叶维奇·克勒韦·朱利叶斯笔下的油画。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陆杨在农村地区,很多树木被砍伐之后,树桩、树根留在了原地。在一些人眼里,这些树桩、树根属于废品,无人管理,可...
黄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黄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