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起绿色发展的思想共识和强劲动能 2018第十六届中国水论坛暨第二届新安江绿色发展论坛综述

黄山日报 2018-11-14 04:18 大字

□本报记者胡利龙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在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伟大实践中,实现跨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需要从政策、理论、制度和技术上进行重大创新,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和完善。

11月11日至12日,2018第十六届中国水论坛暨第二届新安江绿色发展论坛在黄山市举行。这是一次群英荟萃的盛会,一次源自实践共享绿色发展经验的交流分享,一次面向未来共话水生态文明的思想碰撞,进一步凝聚起保护流域环境、提升生态质量、促进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共识和力量。

论坛规格高影响大——实现真正意义上“政产学研用”结合交流

论坛规格高规模大。全国政协原副主席、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的亲历者和推动者张梅颖,省政府副省长王翠凤,中国水论坛常设组委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夏军,中国工程院院士康绍忠,水利部太湖局副局长戴甦,生态环境部规划院副院长何军,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资源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陈少强,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沈镭,南京水科院所长吴时强以及生态保护领域的专家学者、特邀城市代表、金融和产业领域的行业精英莅临论坛并发表演讲,总人数达1300余人,形成强大的影响力。中国水论坛常设组委会秘书长左其亭表示,这次会议在水论坛举办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创造了四个第一:第一次由地方政府(黄山市人民政府)承办,第一次在地级市举办,第一次与其他论坛合办,第一次实现真正意义上“政产学研用”结合交流。

各方思想碰撞——形成了许多战略性、建设性的意见,不断汇聚水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智慧

聚焦“保护绿水青山共享绿色发展”主题,与会嘉宾围绕水生态、水安全、水环境保护和水灾害防治、水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以及大江大河水问题治理、水循环要素分析等内容,发表主旨演讲,举行圆桌对话,深入交换看法,分享研究成果、政策实践和工作体会,展望未来愿景和努力方向。夏军在题为《生态文明建设与水安全》主旨报告中指出,水问题和水安全已成为制约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瓶颈问题,并着重介绍了生态水文前沿与FE计划(“未来地球计划”)。康绍忠作了题为《农业适水发展与绿色高效节水战略》报告,指出,绿色发展是未来发展的主旋律,并讲述了农业适水发展的战略选择,农业高效节水发展的瓶颈及应关注的问题……发言中,与会嘉宾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提出了许多前瞻性、创新性的观点,形成了许多战略性、建设性的意见,不断汇聚水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智慧。

嘉宾积极建言——变“输血式”生态补偿为“造血式”生态补偿,真正走出“互利共赢之路”

新安江是华东地区重要生态屏障,也是长三角战略水源地。作为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已经取得重要阶段性成功,其成效和经验成为嘉宾们关注的焦点和交流讨论的重点。

(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宁波大学校长沈满洪以《跨界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以新安江流域为例》为题,分享了跨界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成果,指出了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完善对策:“下一步,要尝试采取建立多元化、市场化的横向补偿机制,实现补偿主体的多元化,引导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补偿;要对整个补偿机制进行细化完善,使补偿机制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

与会嘉宾也一致认为,滴水穿石,久久为功。新安江保护与全国大江大河治理一样,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和反复性,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两轮试点中,黄山市累计投入资金126亿元,但补偿资金仅有35.8亿元。目前,第三轮试点已经展开,新上项目的建设和已建项目的运行维护仍需大量投入,这对于一个经济不发达城市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考验。与此同时,为了保护水环境,近年来黄山市又放弃了很多发展机会。因而进一步做好试点工作、促进流域环境持续优化,应当秉承生态共建、发展共享的理念,建立健全长效补偿机制,变“输血式”生态补偿为“造血式”生态补偿,真正走出“互利共赢之路”。

论坛发布倡议——社会各界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者,做“两山”经济发展的实践者,做人民美好生活的创造者

论坛发布倡议书,呼吁在创新生态保护基础上,让黄山成为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改革与创新的试验田,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引,将黄山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优秀城市,推广传播创新经验,为全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加油助力;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山”经济发展的实践者,以“两山论”为核心,探索发展新兴产业,以生态环境质量升级拉动经济增长,依托黄山的资源禀赋与创新基础,探索“两山”产业的落地路径,为生态文明建设构建“两山”经济新支柱;做人民美好生活的创造者,以美好生活的体验为追求,结合黄山乃至安徽省的人居文化,打造服务于百姓生活的创新产业模式,升级黄山宜游城市品牌的同时,建设更为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共建美丽家园城市。

论坛成果丰硕——构建并首发新安江指数,为评价“三宜城市”提供了重要指标体系

论坛取得丰硕成果。构建并首发“宜居、宜业、宜游”城市的感知体验——新安江指数,为评价“三宜城市”提供了重要指标体系,同时公布了新安江指数首期评选的资源禀赋型十大“三宜”美丽家园城市、十大宜居城市、十大宜业城市、十大宜游城市。举行了重大产业项目签约仪式,黄山市各区县、黄山经济开发区、黄山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分别与投资方就屯溪区电动汽车充电桩用电容器项目等10个项目进行签约,投资总额达80.7亿元,这些项目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为黄山市加快绿色发展注入了强劲新动能。

新闻推荐

延安路停公交出行困难公交公司:12月底或将恢复通车

□记者李晓洁晨刊讯近日,市民唐先生向记者反映,中心城区延安路目前不通公交车,给居民生活带来很大不便。唐先生...

黄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黄山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