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故事中那些名师们的趣闻轶事

天水日报 2018-09-10 14:40 大字

□黄山

古今中外,教师这一神圣职业普遍被人们敬重。古往今来,在中国的教师队伍中,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名师,他们教书育人的事迹名垂千古,讴歌他们“蜡烛精神”的文章连篇累牍。

然而他们在教书育人和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有趣故事,你未必听说过。在教师节到来之际,笔者就为你讲讲中国故事中那些名师们的趣闻轶事。

先讲一个孔子替弟子收“感谢费”的故事。

有一次,一个富裕农户家的房子失火了,正巧被孔子的一个弟子发现了。那位学生一边奋不顾身上前救火,一边喊来村民一起救火,迅速扑灭了大火,挽救了那个富裕农户的生命财产。

那个富裕农户感激孔子弟子的见义勇为行为,事后给那位学生送来一头活蹦乱跳的小牛犊。孔子的弟子却说什么也不敢收,怕别人说闲话:做好事还收好处费。

那个富裕农户只好把小牛犊牵到孔子家,请孔子定夺。大家都以为孔子肯定会一口回绝了,没想到孔子见了小牛犊竟然笑逐颜开地收下了,并吩咐自己的弟子,把那只小牛犊转送给了村里最穷的农家。

孔子是智慧的。他替弟子收“感谢费”,是要给人们树立一种“做好事有好报”的观念,这样,就会有更多的人愿意做好事。另外,收下富裕农户的“感谢费”——小牛犊,转送穷人,就是扶危济困,能够帮助贫困户迅速脱贫,恢复家庭经济,发展生产。何乐而不为呢?

再讲一个鲁迅垫钱帮贫困学生获“高薪”的故事。

鲁迅先生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当教授和兼职讲师时,帮助过不少贫困的学生和文学青年。

一次,一个爱好文学的贫困学生请鲁迅帮他找个业余能够挣点钱的差事。鲁迅就请报馆的一个朋友帮那位贫困学生找个业余能做的零活儿。报馆给那个爱好文学的贫困学生找了好几个差事,没想到他都嫌薪水低。报馆的朋友无奈,只好实情相告鲁迅。鲁迅听说了,想了想说:“这样吧,活儿还是给他,由我来给他加一倍工钱。”

于是,鲁迅把钱交给报馆的朋友。报馆以加薪的名义发给那位勤工俭学的贫困学生。过了一段时间,那位拿到“高薪”的贫困学生兴高采烈地来给鲁迅先生报喜,说自己经过争取,拿到了“高薪”。鲁迅先生不点破,却幽默地打趣:“看样子,对那些老板,有时候还是要讨价还价的哦!”

鲁迅先生的大爱之心,不仅表现在他的不朽杰作里,生活中亦然。

最后讲一个徐悲鸿与人打赌的故事。

徐悲鸿先生曾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是享誉全国的“奔马”大师。他病逝后,按照他的愿望,夫人廖静文将他千余幅作品和1万余件价值连城的收藏名画捐献给了国家。

其实,早在徐悲鸿在海外留学时,就怀着一腔爱国热忱。从他与人打赌就可见一斑。那是徐悲鸿先生在法国留学的时候,遭遇了外国同学的歧视。他们瞧不起中国和中国人,觉得西方人高人一等。

一天,一个外国同学又嘲笑中国和中国人说:“中国贫穷落后,中国人学画,不可能有所造诣。”

徐悲鸿听了这些话,忍无可忍,就提出与那位外国同学打赌。他提出:“既然你诋毁中国和中国人的能力,那我们就从今天起,我代表中国,你代表你的国家,我们打个赌,比一比,看谁毕业的时候在绘画上学有所成,更有成就?谁输了,谁就当着全校师生的面认赌服输。如何?”

从此,勤于钻研绘画的徐悲鸿更加发愤图强了。结果,到了毕业的时候,徐悲鸿在绘画方面的成就和个人艺术修养赢得了全校师生的敬重。那位曾经小看中国人的外国同学对中国人的看法彻底地改变了,并心悦诚服地表示要向徐悲鸿学习。

徐悲鸿与人打赌的故事,表现了一个中国学子、艺术家的拳拳爱国之心和民族气节。这样的“赌”,值得肯定。这个小故事至今在海外留学圈子里,还被传为佳话呢!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中的很多优秀分子,不仅在课堂上教书育人,在日常生活中也甘当精神文明的标杆。真是堪称楷模,可歌可泣,值得人们去敬爱。

新闻推荐

刘孝华赴徽州区调研重点项目建设情况

本报讯9月6日下午,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孝华带队赴徽州区督查调研重点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情况。刘孝华先后来到...

黄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黄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