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律师之路

黄山晨刊 2018-09-07 07:57 大字

□ 江梅洁

我是一名“70后”。1996年开启律师资格考试以来,我亲历见证了这20多年的律师事业发展。

1996年春,大学毕业后不久,我开始准备律师资格考试。此前,我对律师的理解仅来源于电视连续剧中律师们靓丽的外型、犀利的语言、先锋派的生活方式综合产生的美感,但根本原因还是希望找到一份心仪的事业。当时考点设在马鞍山,徽州区七人赶考,除我外,其余均为政法战线的。现在他们皆成了政法部门的中坚力量。

当时的徽州区云海律师事务所是司法局下设机构,全区仅有的三位律师咸聚于此,都是区司法局正式干部,受单位委派挂职。在小地方当律师与我在电视中得到的印象相差甚远,每天进律师事务所须穿越一个店铺到达办公室,律所办公室一共才两间,所主任与出纳在里间,我和方律师、张律师在外间,外间兼会议室。好在几位律师上班并不规律,所以也不显太拥挤。

所长第一次找我谈话,问我能否拉两个顾问单位,让初入社会的我忧心忡忡。因为当时一般单位少有聘请法律顾问的意愿,生产购销主要依靠交易习惯和单位信誉,即使涉及诉讼,第一时间也不是找律师,而是到法院找人咨询。我尽力四处打听,也没能完成任务。

一个少时同学找到我,我第一次办理一件较大额案件,财产标的为两万元。当时的我年轻不懂人情世故,也不会变通,严格按照所里要求收取律师费500元,只见他脸色顿时变得黯淡。现在我才明白,当时他的初衷可能是想请同学帮忙,只是我木头木脑。案件办理效果至今我也认为不错,但可能与他的理想存在差距,加上支出较大,所以老同学心有芥蒂。原本第一次独立办案的喜悦变得沉重与尴尬,这种心情一直影响到几年后我的就业选择。

总体来说,我在云海律师事务所的两年里,虽办理过一些案件,但大多时间生意清淡。久坐无聊,就出去与守店的两位妇女聊天,慢慢生出青春无处安放之感。同时也觉困守一隅,法律知识及实践都太过浅薄,于是报考华东政法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有幸上榜。我对在华政的三年学习时光十分珍惜,如饥似渴地吸取知识,法律魅力在我内心深深扎根。

研究生毕业后,我通过人才引进方式来到市法院研究室工作,希望可从消除罪恶和匡扶正义中获得愉悦与成就,实现人生价值。当时的研究室主任总结:研究室工作包括除法律文书外的所有文字工作。我从此开始埋头苦写,好在当时研究室还兼审委会秘书职责,每次开审委会便是我仅有接触法律的机会。偶尔冒昧提出我的观点,竟也会得到委员们首肯,十分受鼓舞;偶尔碰到少数法官办案对法律理解偏差,又不免心生“如果让我办理,定然好得多”之感。

真正促使我下决心改变人生轨迹的是与一名资深律师的谈话。他说,司法改革大潮推动律师事业,立案登记制、律师执业保障制度、裁判文书上网制度等无不是对律师行业的重大利好,对律师而言,这应是一个最好时代。是啊,恰逢其时,时不我待。2016年初,我向法院提交辞职报告。我来到安徽道同律师事务所,第二次开始我的律师之路。

二十年后再出发,能否胜任?自己选的路,含泪也要走完。我先从外围铺垫开始。在依法治国战略全面实施的大背景下,全市各单位积极邀请法律专家讲授法制课。我受多家单位之邀,授课的同时也小小推销了自己一把,加上媒体宣传报道,也算混了个脸熟。法律顾问是传统非诉业务,也是律师们努力开拓“小阵地”,到现在我已有10多家顾问单位,阵地还在拓展中。破产管理也是传统诉讼业务外的一项新型业务,近年来,最高人民法院将有效开展破产工作作为人民法院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重要任务,道同律师事务所承担市内一些破产案件管理工作,我参与其中,积累了知识和经验。

2017年,我所在的律师事务所整体搬迁,与我曾工作的市法院隔路相望。现在我坐在办公室向外眺望,一眼就可看到法院大门,也似乎看到当年走进那大门的我。希望自己能够记住过往,不惧将来,从容走过所有的艰难和曲折,迎接自己的光辉岁月。

新闻推荐

黄山区法院审理该区首例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

由黄山区检察院提起公诉的戴某某非法占用农用地刑事附带民事公诉讼案,黄山区法院于6月6日进行刑事案件开庭审理后,又于...

黄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黄山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