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龙山下识白鹇

西安日报 2018-08-20 04:59 大字

□朱耀儒

六年前的那次云南之游,有一个意料之外的收获是见识了一种稀罕的飞禽——白鹇。

那天,我们旅游团游完颇具特色的丽江古城之后,便驱车向古城以北15公里处的玉龙雪山奔去。在玉龙山下的树林旁我们发现五只体型较大的鸟在觅食,数十人旅游团中大多不知道这是什么鸟,导游说是白鹇鸟。“哦,这就是白鹇!”我不由得一阵惊喜。以前读李白的《赠黄山胡公求白鹇》,方知有种白鹇鸟,但从未见到过这种鸟的芳容,今天见到了白鹇,我便想起了李白的诗句:“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照彩玉潭里,刷毛琪树间。夜栖寒月静,朝步落花闲。我愿得此鸟,玩之坐碧山。”诗仙用他的如花妙笔极力赞美白鹇的高洁纯美,超脱不凡,寄托了诗人不凡的生活意趣和独特的审美观点。读过这首诗后,我便产生了一见白鹇的强烈欲望,然而很长时间这个愿望终未实现。今天与白鹇邂逅,自然异常欣喜,于是,我和几位年龄较大的游伴放弃了登山观景的计划,仔细地观赏起这难以相晤的白鹇来。

白鹇,体长大约一米左右,头顶羽冠,嘴粗短而强壮,上嘴先端微向下弯曲,但不具钩;它的脸为鲜亮的赤红色,十分注目;它头上具有长而厚密状如发丝的黑色羽冠,并披于头后,和下体的蓝黑色连在一起;它的上体、两翅及较长的尾则是纯白色,显得银装素裹,黑白分明;它的腿和脚均为红色,只是比脸的色彩淡了一些;它的后颈和上背呈现密布的近似“V”字形的黑纹,这种黑纹一直延续到尾部,只是黑纹越向后越小,并逐渐消失。

说来也是凑巧,我们旅游团里有一位来自四川大学生物系姓吴的教授,他在我们返程的路上给我们比较详细地介绍了白鹇的生活习性。他说,白鹇属于大型鸡类飞禽,别称银鸟、银雉、越鸟、越禽、白雉等,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它既是著名的观赏珍禽,又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其肉具有补中益气的功能,主治虚劳发热、咳嗽等症。白鹇主要栖息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进行成对或成三五只的小群活动,冬季则有时集群多达十六七只,由一只强壮的雄鸟和若干成年雌鸟以及年龄不大的雄鸟组成,群体内有严格的等级关系。白鹇性机警,胆小怕人,受惊时由山下往山上奔跑,紧急时会急飞上树。平时它们不叫,仅在危险时雄鸟才会发出尖利的“ji-go-go-go”的警戒声。吴教授说,白鹇是杂食性飞禽,主要以椎栗、悬钩子、白香果等植物的嫩叶、幼芽、花、茎、浆果、种子以及根和苔藓等为食,也吃金针虫、蝗虫、蚂蚁、蚯蚓、鳞翅目昆虫和幼虫、甲虫、蜗牛等动物性食物。白鹇的巢一般筑于林下灌丛间地面凹处或草丛中,主要由枯草、树叶、松针和羽毛构成,比较简陋。它们的繁殖期在每年的三四月,每窝产卵四到八枚,孵化期为24-25天,雏鸟成性很早,孵出的当日即可离巢随亲鸟活动。

吴教授介绍说,白鹇是可以人工饲养的。饲养白鹇的棚舍应选择在安静、干燥、通风、排水良好、坐北朝南的地方。它的笼舍应分为内室和运动场两部分。内室一般为8-12平方米,运动场为20-25平方米,为了防止撞伤,围网最好用尼龙网。饲养白鹇以玉米、大豆、小麦为主,再适当添加熟蛋黄、面包虫等,还需补加一些青绿饲料。到它们繁殖期应增加食料中的蛋白质和钙的含量,防止雌鸟产软壳蛋。

吴教授不愧为生物专家,他还告诉我们,白鹇是我国哈尼族有代表性的吉祥物,传说谁能见到白鹇必定会有好事。作为珍禽,白鹇还是明清时期五品官员朝服上“补子”的图案。那时的文官一律用鸟来区别等级的高低,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鸂鶒,八品黄鹂,九品鹌鹑。能成为五品官员服饰的图案,可见白鹇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不低。

一晃,两千多个日日夜夜过去了,云南各个著名景点的印象已经逐渐模糊,唯有白鹇的美丽姿容依然历历在目,经久不忘。

新闻推荐

全市重大项目推进工作部署会要求把握机遇合力攻坚推进高质量项目建设孔晓宏主持

本报讯记者祁俊报道8月16日,市长孔晓宏主持召开全市重大项目推进工作部署会,强调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

黄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黄山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