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手表的故事

黄山晨刊 2018-07-27 08:18 大字

□ 记者 舒俊

改革开放四十年,人们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想知时间,大多人会拿出手机,简单方便。但在40年前,手表可是计时的绝对主力,拥有一块手表曾是无数人的梦想。今天,我们请周先生来说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结婚“三大件”之一——手表的故事。

A

梦寐以求

前几天,黄山区龙西社区居民周太生整理房间时无意在抽屉里看到他人生中的第一块手表,不禁勾起青春回忆。1977年元月,十九岁还不到的周太生到太平湖畔和平公社上坡大队林场劳动。“当时整个公社戴手表的人很少,大队林场连钟都没有,收工时间都是根据太阳走到什么位置,完全凭经验。我也没什么钱,当时生产队每个工分值6角5分钱,头一个月只有八分工,第二个月才拿整劳力的工分。那时很勤劳,也舍不得休息,就为了多挣几个工分。”周太生说,当年底生产队分红后,除去稻谷、花生、芝麻、黄豆等口粮,还挣186元,首先想到的就是买一块梦寐以求的手表。 

B

视如珍宝

公社供销社有三四个品牌的手表卖,比较便宜的有中山牌,35元一块,质量一般,好一点的就是钻石牌,有半钢防震、全钢防震。周太生看中一块全钢防震的钻石牌手表,标价125元。“当时也有点舍不得,辛辛苦苦一年劳动下来挣的钱要拿出大头买手表,可想想还是买了。考虑平时手表戴在手上还要挖山开荒,怕震坏了,就狠狠心,花125元买了这块上海秒表厂生产的全钢防震钻石牌手表。”周太生笑言,这之后,他就把手表当宝贝似的整天戴在手上,不仅掌握时间,也有炫耀的成份,“那时候我是大队林场里唯一一个有手表的人,劳动收工时,场长都要问我时间,旁人也都很羡慕。” 

C

表针未停

这块手表他一直用到1988年,当时也没坏,只是用了十年想换块新的,但旧表舍不得丢,有纪念意义,他就用毛巾把手表包好放在箱里珍藏。

后来出现BP机,替代手表的功能。大概1996年,周太生的腰间也时髦地别起摩托罗拉牌BP机,“好像是花800元买的,它有两个用途,代替手表的功能可以看时间,作为通讯工具,还可以留言回电话。”再后来,手机走进人们的生活。1997年,他花1200元买了一部诺基亚手机,“那个手机比‘大哥大\’小一点,长长的,上面还有2厘米长的天线。说起这部手机还有些小插曲,当时我被抽调到谭家桥任工作队队长,包一个村。当时,村干部都没有手机,要是到大队开会或到室外工作,需要跟镇里和有关部门联系时,他们都借用我的手机。”

手表、BP机、手机这些个人生活用品上的变化,折射出国家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这块手表在当时也算奢侈品了,时隔41年,前几日翻出手表拧紧发条,表内依然发出清脆的嘀嗒声,表针轻盈走动。闻一闻,老式黑色表带上似乎还留存着我青春时代流淌的汗味与青涩气息。”

新闻推荐

“黄山区味道”香飘央视

本报讯近日,黄山区焦村镇两家省星级农家乐——稻香小院、秧溪河生态农庄受邀录制CCTV-2《回家吃饭》栏目,将黄山区地方...

黄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黄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