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谈话”的改革实践之三取胜之道

黄山日报 2018-07-21 09:24 大字

风景如画的杭瑞高速雄村段潘 成/摄□ 本报记者 袁玉灵 李学军

“早上还在福州吃鱼丸,中午就赶到黄山品徽菜了。”高铁,让旅行变得更加便捷,让来黄的游客真切感受到“快旅慢游”的闲适与惬意。

三年前的七月,京福高铁通车,这是黄山市的第一条高铁,它一路串联着山清水秀、风景优美的泰山、黄山、九华山、三清山、武夷山等风景名胜,被誉为中国最美旅游生态高铁。开通后,京福沿线的北京(6小时内)、江苏(3小时内)、合肥(2小时内)、福州(3小时内)地区游客可直达黄山,黄山市旅游也随之驶入“高铁时代”,迎来新一轮黄金发展期。

1979年7月,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75岁高龄的邓小平徒步登临黄山,高瞻远瞩地提出“将来到黄山要能开快车”“这个地方将是全国最富的地方”……

“给我一个支点,可以撬动地球。”伟人的“黄山谈话”,犹如一个支点,不仅撬动了黄山的发展,勾勒出美好的未来,更激励着黄山人坚持不懈地探索攀登,把一个个想法转化为生动的现实。

打开中国地图,黄山市恰似一枚美丽的红枫叶,镶嵌在皖浙赣三省交界处,恰好位于合肥、杭州、南昌三个省会城市的中心,自古就是“三省通衢”之地。

牢记伟人嘱托,黄山市始终把建设现代立体高效的交通网络作为科学发展、加速崛起的先决条件,加快以路为主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科学谋划,加快建设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和航空等综合交通体系,让黄山市连南通北、承东启西的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日益凸显。

今年11月,令人期待的杭黄高铁即将开通,黄山市将融入杭州1.5小时交通圈,这也为融入杭州都市圈和长三角经济带、实现快速崛起构建了一条“快车道”。而今,黄杭高铁还未开通,一条将名城(杭州)、名江(富春江、新安江)、名湖(千岛湖)、名山(黄山)连成的世界级黄金旅游通道,就备受旅行商和游客的热捧和关注。 (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回首改革开放40年,黄山市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已基本建成。目前,京福高铁通车运营,杭黄高铁即将开通,昌景黄高铁、池黄高铁即将开工;徽杭、合铜黄、黄塔桃、黄祁高速建成通车,黄千、芜黄、德上高速即将开工;黄山机场迁建、黄山旅游轻轨等项目取得重要进展。全市公路总里程达6935公里,高速公路密度3.65/百平方公里,达到浙江省平均水平。

打开交通网,迎来八方客。优美山水、绝佳生态作为黄山市响当当的品牌,赢得了海内外游人的频频点赞。

于黄山而言,最大的优势在生态、最大的责任也在生态。全市拥有11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森林覆盖率82.9%,开发生态旅游具备良好的资源条件,也是实现黄山市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多年来,黄山市努力在旅游发展与生态保护间寻求“双赢”,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尤其是近几年,黄山市落实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推进全国首个跨省流域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两轮试点、大黄山国家公园创建和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全面建立覆盖全市的四级河长制、林长制、湖长制。大力实施松材线虫病三道防线工程,在全省率先探索林权、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等自然资源有偿转让机制,率先建立环境资源巡回审判法庭,率先实施农药集中配送,率先开展全域环境整治,多层面、多维度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让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成为全市人民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

绿波荡漾的山峦、蜿蜒清澈的河流、古色古香的民居,无不让人感觉置身于一幅大自然的水墨画卷之中。

保护环境,发展旅游,不意味着舍弃工业。在如何发展工业上,黄山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思想,很快找到与黄山生态相契合的路子——坚持绿色导向发展工业经济,全面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通过优先发展绿色食品、电子信息、文化创意三大成长产业,加快打造装备制造、绿色软包装两大优势产业,改造提升精细化工、纺织服装两大传统产业,大力培育和发展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促产业转型升级,努力走出具有黄山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上年增长26%,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1.4%,黄山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入选省第二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

黄山市是一座旅游城市,但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一个传统的山区农业市,9807平方公里土地的80%是山场,150万人口70%在农村。

数据显示,2017年一产在黄山市三次产业中的比重仅为9%。占比虽小,但涉及面广。“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现状,决定了发展大面积的规模农业不是强项,但这里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品位超群的物产资源,做精一产、发展精致农业是因地制宜的现实选择。

黄山市摒弃传统思路,谋划通过高效生态、特色精致农业的定位,推出一批在全国叫得响的优质农产品,让太平猴魁、黄山毛峰、皖南花猪、黄山贡菊、三潭枇杷、泉水鱼、山泉米、祁门红茶、徽州香榧、皖南中蜂等产品走向精致、走向生态、走向高端。

如今,这些特色农产品“变身”为旅游商品,助力“舌尖经济”成为旅游产业发展的新生力量。

重温小平同志的“黄山谈话”,既是谈旅游、也是讲经济,既是谈发展、也是讲改革,在我国现代旅游业乃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留下了光辉的一页。纵观黄山市改革开放40年发展的巨大成就,无不闪耀着小平同志“黄山谈话”的真理光芒和实践特色。

回首来路,初心不忘;展望未来,奋楫争先。

成为“全国最富的地方”,这是一代伟人的殷切期望,也是黄山人民永不止步的前进方向。 

新闻推荐

徽州区培训食品摊贩备案管理

□吴依玲袁健晨刊讯为顺利开展徽州区食品摊贩备案管理工作,徽州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日前联合区城管执法局、区残联...

黄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黄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