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代坚守精制徽笔
■ 本报记者 程兆 文/图
兴盛于宋代的徽笔因独特的制作技艺成为古今书画家喜爱的瑰宝。如今,毛笔不再是人们日常的书写工具,徽笔及其制作技艺更是日渐式微。而位于黄山市屯溪老街的杨文笔庄里,徽笔制作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杨文,正带着子女们将徽笔发扬光大。
今年49岁的杨文,生于制笔世家,他的祖父祖母及父亲母亲均为制笔好手,耳濡目染,让杨文从小与徽笔结下了不解之缘。
徽笔的制作技艺十分考究,一个笔头要经过72道工序,包括“水作工艺”和“干作工艺”两部分,选毛料、叠毛、去油脂、梳毛片、卷笔柱、扎笔根等为水作,选笔杆、按笔头、定笔形等为干作。其中的选料、齐毛、配料、黏合笔头和修笔这五道工序至关重要。
为了更好地传承发展徽笔,让更多的人了解徽笔,杨文成立了徽笔工艺研究所。如今的这个研究所已经发展到拥有制笔、研究人员等20多人的规模,年产各式徽笔10余万支。杨文的子女也继承父亲的手艺,立志将徽笔制作技艺一代代地传承下去。
制笔间隙,杨文和前来参观的游客聊上几句:“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抽出时间,静下心来,养成毛笔书写习惯,提起徽笔,一起一落之间,专注美好意境,尽享闲逸时光,领悟中华传统。 ”
▲ 杨文(中)在手把手教着儿子和儿媳制作徽笔技艺。◆ 黏合修整笔头。
新闻推荐
□闫艳汪巧晨刊讯徽州区潜口镇围绕“旅游强镇”发展战略,强化基础建设,注重产业融合,推进“旅游+”经济模式,全力发...
黄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黄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