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皖南竹文化特色小镇融入北部太平湖乡村旅游
□ 谢龙裕 欧阳如晨
改革开放40个年来,中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中国百姓尤其农村群众作为这一奇迹的创造者、亲历者,自身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笔者所在的黄山区新华乡也是中国农村的一个缩影,本文对该乡土地改革以来发生的变化作一回顾总结,对下一步实施乡村振兴提出建议。
一、基本乡情和当前形势
借力农村改革,新华乡于1982年实行分田到户政策。于1995年7月,新华乡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全乡划定农田保护区22处,面积621.93公顷,分布6各村,并按村设立保护标志牌6块,并先后通过农田整理、土地开发、土地复垦等项目,大力实施蚕桑发展,发展面积达18.1公顷。
但由于蚕桑养殖技术欠缺和销售等方面的缘故,蚕桑产业渐渐没落,如何盘活产业,带动农民持续增收致富?借力“退耕还林”政策东风,新华乡于2002年大力推广雷竹栽植,种植规模达4533亩,2007年,从浙江临安引进优质雷竹品种和先进种植技术,全乡笋竹种植面积扩大到7225亩,多以家庭作坊进行初加工,2008年诞生首家较为标准化的加工企业——三兄弟笋业有限公司,并通过政策倾斜、资源优化、技术支撑、文化搭台等举措,重点实施“笋竹富民工程”。经过16年的发展,全乡雷竹发展到1.2万亩,示范基地5个,笋竹加工企业12家,从业人员6000多人,年产鲜笋650多万斤,年产值近5000万元,带动农民人均增收约2500元,已经成为新华乡农业中的支柱性产业。伴随着S322全线贯通和太平湖景区开发契机,新华乡在全面分析自身的比较优势和劣势的基础上,确定了差异化定位、特色化发展和“蓝绿”互融的思路,旨在借力北部环湖乡村旅游圈的中心区位优势,努力形成与“蓝色”(太平湖水域)旅游优势互补、“绿色”(笋竹产业)产业联动的发展格局,激活各种经济要素在新华的流动,推动新华乡经济步入扩张发展的良性循环。
二、近年取得的成效
(一)技术支撑,推进合作。采用政策扶持、培育资源方式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农户流转山坡地、荒地等,成立4家笋竹(业)专业合作社(涵盖3个乡镇),进行产业化规模经营,其中新昌笋竹基地成功争创省级竹子科技示范园。积极组织区乡农业、林业技术干部组建4个雷笋指导组,对笋农进行技术指导,对雷竹林进行科学管理,同时,加大与浙江农林大学等高校的产学研合作,着重从优良品种、笋竹高效基地建设、笋竹质量安全控制等方面进行指导、突破,将“竹园子”变成“菜园子”,实现笋农增收致富。据了解,2017年度雷笋产量650多万斤,产值5000万元,笋农人均收入约2500元;让191户贫困户直接受益39.66万元(户均增收2000多元);对贫困户的鲜笋,联合体按照高于市场10%的价格予以补助,仅此一项让贫困户增收近万元;董家湾村“雷笋早出覆盖”作为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予以试点并取得成功,村集体增收约4-5万元。
(二)转型升级,做强企业。2017年,全乡12家笋竹企业联合组建笋竹产业联合体,其中瑞华、三兄弟、节节高三家企业先后通过QS认证并分别完成了商标注册,制定了《联合体章程》,基本实现了统一采购、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累计投入1000万元,企业实施扩规技改,企业生产能力快速提升,产品由单一笋干增加到脱水笋、水煮笋、青渍笋等多个笋产品和蔬菜、食用菌、肉制品等多种农特产品。三绿宜合作社成功申报为省级林业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节节高笋业被认定为市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18年,以中央环保督察整改为契机,推进笋竹企业转型升级,严格落实整改措施,全面推进“煤改气”工程。通过对全乡12家企业实地测量、生态红线比对,5家企业关停生产,剩余7家企业累计投资技改资金600余万元,新建日处理50吨高盐废水处理设施和储量400吨的速冻库1座。下一步,积极对接社会资本,争取产业引导基金,加速推进电商特色小镇和笋竹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入园进程。
(三)拓宽渠道,做深产业链。千方百计开拓鲜笋市场,通过新鲜雷笋“进超市、上餐桌”等活动将新华雷笋推向市场,目前已进驻大润发等4家超市以及同聚楼等3家餐饮龙头企业;通过与浙江客商对接,预售鲜笋40万斤。引进黄山新竹能源有限公司,开发竹生物颗粒项目。引进“互联网+”,笋干线上销售额达200万元,成功入驻京东商城徽宋堂旗舰店;在江浙沪闽京等13个一线城市授权了省级总代理,若干年来线下销售总额达4000多万元,其中在九华山“皖南300村”、上海市等地开设直营店;早出覆盖试点取得成功,鲜笋销售额达10万元。全力做好“互联网+笋”这篇文章,积极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华乡笋竹产业O2O交易中心”,并与资邦孵化园就电商特色小镇建设达成意向。下一步,将充分利用联合体的平台效应,引进外商投资新华笋竹产业,通过外商投资和科技创新,让笋竹产业逐步向着标准化、集成化、规模化的全产业链方向发展,实现“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努力把“小竹笋”做成“大产业”。
(四)品牌创建,提升美誉。近年来,该乡整合移民、林业等项目资金,先后打通5个基地回环道路,拉通21条笋竹林间道路,路长35公里,路网密度提高到2.9米/亩,为乡村旅游发展打下了基础。全乡四个村和三兄弟笋业入驻九华山“皖南300村”,其中,三兄弟笋业成功取得“绿色食品”质量认证,生产的“黄山竹笋”成功入选2016年全国名特优农产品名录。连续举办新华雷笋节活动,组织媒体记者采风、拔笋比赛、旅游团队体验等系列活动,进一步提升了“鲜笋之乡”知名度。同时,聘请浙江农林大学竹类研究所博士团队,委托其编制新华乡笋竹产业发展规划,通过区政府评审并批复。与汇众知识产权有限公司合作,积极推进雷笋地理标示工作。积极推进社会资本、区产业引导基金与联合体进行全方位合作,以《新华乡笋竹产业发展规划》为引领,把竹文化与青山绿水融为一体,把劳动生产与休闲娱乐、旅游度假融为一体,促进一产二产三产深度融合,着力打造具有新华特色的乡村旅游“升级版”。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经济发展总量偏小。全乡产业结构层次还比较低,农业基础依然薄弱,工业强乡任重道远,旅游兴乡亟待突破,“调转促”的压力比较大。
二是农副产品效益偏低。主打的农副产品新华雷笋产品附加值不高,品牌知名度不强,市场占有率不广,农副产品现代化加工、精深加工进展缓慢。
三是美丽乡村建设任务重。全乡4个村在2016年需要全部完成省市美丽乡村建设任务,各村的环境面貌整治、改造和建设任务比较繁重。
四是项目发展空间不够。土地有效供给和基础设施配套不足,项目落地难、推进缓慢。
四、下一步发展思路和建议
总体思路: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抢抓对外交通环境改善和太平湖旅游开发的战略机遇,围绕打造笋竹产业与乡村旅游业“新华样本”的发展思路,推进“一村(美丽乡村)”,提升“两业(笋竹特色产业和特色乡村旅游业”),保持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势头,全力打造皖南竹文化特色小镇,全面融入北部太平湖乡村旅游。
(一)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一是做强特色产业。充分发挥笋竹产业联合体作用,加大与浙江农林大学等高校的产学研合作,着重从优良品种、加工技术及装备的应用、笋竹高效基地建设、笋竹质量安全控制、雷笋智能化加工等方面进行突破;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千方百计开拓鲜笋市场,争取让新华新鲜雷笋进入更多的城市普通市场的餐桌,进入各大超市或蔬菜批发市场。引进“互联网+”,建成新华乡笋竹产业O2O体验中心,开辟电子商务模式,促进产销对接,形成实体店与电商同步运行的交易模式。继续举办新华雷笋节,持续扩大新华雷笋对外影响力。积极推进社会资本、区产业引导基金与联合体进行全方位合作,以《新华乡笋竹产业发展规划》为引领,把竹文化与青山绿水融为一体,把劳动生产与休闲娱乐、旅游度假融为一体,促进一产二产三产深度融合,着力打造具有新华特色的乡村旅游“升级版”。加速笋竹产品深加工项目入园进程,让笋竹产业逐步向着标准化、集成化、规模化的全产业链方向发展。
二是壮大村集体经济。按照“输血”与“造血”并举,以“造血”为主的工作思路,创新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模式和运行机制,加快推进已有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谋划争取赐田村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实现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全乡覆盖。精准把握“一村一策”“一村一品”的发展方向,盘活村集体存量土地和存量资产,多形式、多渠道与社会资本开展合作,促进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和经营性收入的增长,增强村集体发展后劲。
三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巩固集镇建成区和新屋中心村、董家湾中心村的建设成果,健全落实长效管护机制,探索由乡村美向产业富的转变,让美丽乡村建设成果真正惠及广大群众。以“三线三边”和环太平湖为重点,积极推进2018年度10个市级自然村、7个区级重点自然村的环境整治工作,全力推进2017年度大保市级中心村、2018年度曹村盛家省级中心村建设工作,力争美丽乡村建设水平跨入全区先进行列。统筹推进农村“三大革命”和农村环境“六治理”,持续推进新老街道间的腹地整治,改善人居环境。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乡村开发,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努力走出一条村美、民富的美丽乡村之路。
(二)持续厚植生态环境优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要始终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不动摇。
一是严格落实生态环保措施。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落实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统筹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严守生态红线、耕地保护红线。深入推进“河长制”、全面推行“林长制”,切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完成年度植树造林任务,加强松材线虫病综合防控和森林防火工作,深化实施湖保专项,持续开展太平湖渔业环境综合整治。深化开展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大力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着力建设绿色生态环境,实现山更青、水更绿、空气更清新。
二是扎实推进环保督察整改。对需要整改的笋竹企业环保问题,按照限期整改到位、不达标不复产的思路推进整改。督促各笋竹企业根据环评要求加快技改和扩建工作,加快建设含盐废水污染治理设施和天然气利用工程,倒排时间、挂图作战,确保各企业污染治理满足国家环保要求。
新闻推荐
第一名屯溪区江南新城农贸市场(牵头单位:屯溪区)第二名屯溪区阳湖新安农贸市场(牵头单位:屯溪区)第三名屯溪区城东...
黄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黄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