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愿不做“大水柴”

黄山日报 2018-06-12 11:32 大字

李 萍

每年的高考恰逢黄山涨大水季节,新安江的水由浅绿到深绿到浑黄,先漫过河滩,再慢过水埠头,接下来迅速冲破警戒线,抵达两桥之下。6月的天,孩儿脸,也或晴或雨。

记得1983我正在隆阜中学补习,通过了高考预选(这里需要说明,由于刚恢复高考没几年,高考也没年龄限制,全国考生井喷式涌出,则采取预选方法。没预选上的学生,无缘参加高考),三个月后参加全国统一考试。这时,一位母亲在人事局的同学透露:皖赣铁路马上通车,要招工。我在回家的路上看见通告,他们只招7名女的。而且铁路方面条件苛刻,考上了铁路,不允许参加高考。我有幸成为7名之一,却也因此与当年的高考擦肩而过。

当时的屯溪,一条老街,二座桥,一座老大桥,一座新大桥,一个汽车站,一座小型机场。火车来了,轰隆隆唤醒沉睡千年的山城,也打开了我少女的梦,以为上了火车,当一位列车员,满中国跑,多有趣多快乐!没有继续考大学,我成为一名铁路员工,铁路的生活不仅锻炼了我,也丰富了我,成为一名写作者。

家搬来搬去,始终在新安江的臂弯里。我惊讶自己童年及少年时代,每逢涨水季节,都兴冲冲奔跑到江岸——看涨水!平日里温顺柔美的新安江,此时此刻如一匹凶猛的猎豹,涛涛东去的江面,除了上游被大水冲下来的断竹和老树,徽州人将那些从上游冲下的杂七杂八之类木材统称“大水柴”,而徽州用“大水柴”形容一个人定性差,脚踏西瓜皮般滑到哪里是哪里的个性。两座桥上,常常有人用一根长长的耙子耙那些“大水柴”,经过雨淋洪水冲泡的柴是不经烧的,不像那些直接从山中伐木下来的栋梁之木,哪怕火烧,也烧个几天几夜。

远处江面上抑或漂来一些活物,我随着兴奋的人群喊:看!一只猪!看!一只狗!它们还活着,在水里挣扎。我奇怪自己曾经如此欢呼,如此冷漠对待苍生。似乎也没听见身边有怜惜的声音:谁家的猪?谁家的狗?

走过世界无数的江河湖海,知道新安江是我国唯一一条让下游省份浙江给予上亿补偿的江。每年浙江省的有关部门都要到新安江监测河水是否达标。很自豪,这条江依然清澈如许。这不是一代二代人的事,这是子子孙孙的事。正是徽州人不做“大水柴”的进取精神,才使新安江的水保持了清澈,这份坚持使徽州青山绿水依旧。2035年,又是一个龙年。只愿新安江的水更清更美。仍留给新安江两岸人一个个醉美时光,那时,我已是70多的老人了,如果天假以年,我的眉毛足够长的话,相信自己依然会坚持写作,依然是时代“真善美”的讴歌者。

以梦为美,只愿不做“大水柴”。

新闻推荐

黄山交警铁骑队勤务正式启动严查动态交通违法行为助阵创城

□记者姚大盛晨刊讯为加大对动态交通违法行为的宣传教育和打击力度,全力助阵创城,6月11日上午,黄山市公安局在市区...

黄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黄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