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的朋友圈效应

合肥晚报 2018-04-15 01:01 大字

仅用牛皮纸印上书名二字的封面,等待着你去开启它内涵的曲折委婉。开门见“山”,一把纸质的裁纸刀镶嵌于扉页,淡黄色的牛皮纸书页中,有些尚未裁开,读着读着,便需要自己动手去裁出参差的毛边,那是奇妙的“悬念”,更是阅读的证明。

以一本书为线索,能够找到多少志趣相投的“潜伏者”?

纵然脑洞大开,答案也依然超乎想象。

因为偶然的机缘,亲身参与或组织了这样一次“测试”。在雪后初晴时策划了一场关于民营书店何去何从的沙龙,首先便听说了一个因书结缘的故事。沙龙的场地是在书店的一家小小分店,空间简洁优雅,陈设低调精良,匹配着知识的价值。

分店发起人诉说了心中情结:“女儿读中学时,家住在旁边,时常走过去买书,木楼梯的吱呀还在耳畔。”于是自报家门去寻求合作。熟悉的乡音瞬间化解了距离感,对于阅读空间的情有独钟更让两人一拍即合。书店老板拿着名片看了又看,总觉得眼熟,于是翻出了店里的会员卡名录,才知眼前人原是暗中追随已久的老会员了。

他们本是老乡,也都在二十年前成为了新合肥人,住处相距不远,但忙忙碌碌的城市里,“向左走向右走”的错过很多,“原来你也在这里”的遇见太少,幸而有书,担当着隐形而执著的媒介。

想要继续扩大范围,于是广发英雄帖。一呼百应。像是一本书里“预设”的巧合,年龄、职业、经历各不相同的人们,恰好都曾与书店有过一段缘。在出版业供职多年的姑娘,记得那些年踏破铁鞋进行市场调查的倔强,和那一段全情投入工作的单身时光;已然图书行业资深人士的大叔爆出了“平时散步要买一本书,喝过酒要买一箱书”的趣闻;高校教师则坦言,从前等候孩子下课时,书店是“虚度光阴”的最佳去处。

那些平凡生活中的小火花,一一被激发。因为书和书店,不相识的约会变成了说来话长的老友会。一个准确的信号,联结起多少相似的灵魂。

去年“黄山书会”,有幸参与了蔡崇达《皮囊》读者见面会。这本在写作上非常地域化、非常内向的书,不靠绯闻炒作,没有影视改编,却在短短几年内成为了出版界的一匹黑马。作者自称有一颗“老灵魂”,以为读者也会偏向成熟型,但事实上,这本书70%的读者是“90后”、“00后”。

到了现场果然看见一张张青春的面庞,大多有备而来,带着自己和朋友“委托”的书,并没有急着签名拍照,安安静静地坐在台下,等待抛出自己的问题。也有偶然路过的朋友,因为看见《皮囊》的名字立刻驻足,他说,恰好是在陪护父亲的日子里读完了这本书,今天偶遇书友会,便是又多了一层缘分。

蔡崇达说,他享受和读者见面的机会。“因为书写得坦率,如果你读完它很喜欢,就证明我们内心有相通的部分,所以每次出来见读者,都好像是素未谋面的好朋友一样亲切,并且是聊得很深的朋友。”他的读者还上演了“书为媒”的现实版。曾有两个人带着孩子一起去参加读者见面会,说他们是因为同看这本书相识然后结婚——啊,这老套的桥段,可以再多一些嘛。

隐形的“朋友圈”半径无限扩大,这是写作

的专属福利,当然前提一定是——从“心”写作,因为走向自己内心,是通往他人内心的最快路径。

阅读者也许无法拥有海量的知音,但志趣相投的人常常因为一本书精准地找到彼此。

有不同时段里的遥相呼应。书是串起时间片段的珍珠,那些年,大学校园里毕业生的跳蚤市场总是“生意兴隆”,活跃在其间的却不是今天所说的“财商”,而是一种暗自传递的精神。

那是我最早的“淘宝”体验,“店铺”们就分散在小树林里,每一家都有自己的“镇店之宝”

我独独相中了一本微卷了边的《紫色》,记得店主是一个粗枝大叶的北方男生,为了省我讲价之劳,出价低到5毛钱。它在上铺的床头陪伴了我一年,第二年夏天我也将毕业,于是取下来拍拍灰尘,放到我的“店”里,如此冷僻的小众书,竟然以1元钱实现了“赢利”,在同学间传为佳话。它在书页日渐泛黄的过程中,究竟曾串连起多少众里寻他的执念和没来由的兴趣呢,最终的归宿又在哪里?这是岁月的童话里,一道能够镇住学霸的难题。

也有“平行空间”里的会心一笑。在同一时间,天各一方的你我恰好都正痴迷于一本不常被人提及的书,那便仿佛是拥有了同一个秘密花园。曾在豆瓣读书的评论区看到这样一个开篇:“在很长一段日子里,这本书就像是一个信号,偶然遇到读过它的人,彼此之间便有无限欣喜,好像有很多东西都可以尽在不言中。”那种悄然的默契,来自于审美和三观上的一致。

读书人怀念着从前慢,也享受着今时快,完全无需过渡期,便习惯了从博客、微博和图书的共享中“找朋友”的效率。

《不裁》是我从博客里拾取的书,曾获得当今世界书籍艺术设计的最高荣誉——“世界最美的书”。美在简洁,也美在才思。仅用牛皮纸印上书名二字的封面,等待着你去开启它内涵的曲折委婉。开门见“山”,一把纸质的裁纸刀镶嵌于扉页,淡黄色的牛皮纸书页中,有些尚未裁开,读着读着,便需要自己动手去裁出参差的毛边,那是奇妙的“悬念”,更是阅读的证明。

忽然之间让人明白了它的寓意——也许从来没有“最美的书”,恰如每一段时光,和在时光中常驻的朋友,都因为那些真实素朴的毛边而无可替代。

□刘睿

新闻推荐

拱辰社区家长自治书法班开班啦

逍遥津街道拱辰社区历史文化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受先贤遗风熏染,历来崇尚书法艺术。自2016年起,拱辰社居委联合社彩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为社区儿童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乐学堂服务活动(绘画班、书法班、舞蹈...

黄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黄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