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功喜报送到家春节慰问送温暖

黄山晨刊 2018-02-13 18:14 大字

□记者舒俊文/摄

春节临近,为表达对现役军人家属的关心,进一步弘扬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2月12日上午,屯溪区昱中街道武装部、街道民政办、社区工作人员一同上门走访慰问辖区新兵、现役立功授奖士兵家属,分别把荣立三等功的喜报、慰问金、“光荣军属”牌、年画等送到家属手中。

大学毕业参军

荣立三等功

在杨梅山社区汪徽能的家,昱中街道武装部部长程雪松给汪徽能的妈妈送上500元慰问金。

1989年出生的汪徽能从屯溪一中毕业后考入北京物资学院,大学毕业后,从小就有军旅梦的他积极响应国家号召,2011年光荣入伍。“今年他不回来过年,当兵这些年,他就前年回来过了一次春节,我也习惯了,我跟他说你是单身,让别的成家的人一家团圆,你一个人就过了节再回来吧,老人有我们陪。平时基本上都是等他打电话过来,我们也怕影响他,过年的时候就视频问候一下。”汪心足告诉记者,儿子性格温和,现在是作训参谋,去年11月领的结婚证。因为有家人的支持,汪徽能在部队表现不错,立了三等功,部队还寄来喜报,家人感到很光荣。

子承父志

穿上军装不能丢脸

杨梅山社区的吴锐2016年9月入伍,当程雪松一行将一张“优秀义务兵”的喜报交到吴锐父母的手中时,吴锐的父母笑得很开心。

“新兵头两年都不能回来,我们也习惯了,毕竟我也在部队呆了一辈子。”吴锐的父亲吴宽胜去年从黄山军分区退休,谈及春节儿子不能回来团聚,他表示能理解,“他从小在部队大院里长大,跟军人接触得比较多,或多或少受些影响,安徽财经大学毕业后,他自己要去参军,现在他在江西当兵。去年春节时,我给他发了视频,他在值班,我也在办公室值班,我们有个共同的心愿‘一家不圆万家圆\’,军人就是这样。他自己也常说‘老爸,我既然穿上军装,就不能给你丢脸\’。”

儿子去部队后给父母最大的感触就是懂事了。“去年我们生日他还提前打电话送祝福,用发的津贴费给我们一人买了一件衣服,确实成熟了。他业余爱好多,摄影、写作、电脑都会,在部队里也忙,听说春节要搞晚会,他还要排节目。”喜报虽小,但激励很大,一头连着部队军心士气,一头系着千家万户军属。吴宽胜表示会继续鼓励儿子在军营建功立业,为家乡人民增光添彩。

春节不回家

为了大家团圆

“他是去年9月入伍的,这是送他参军时照的,瘦瘦的,现在长肉了。”在柏树街社区王宇的家,王宇的妈妈吴淑珍指着程雪松送来的儿子参军时的照片给记者看。

“他从来没离开过家,去部队之前在黄山职业技术学院读书,都已经实习了,虽然有点舍不得,不过在部队里锻炼一下,增强他的责任感也是好的。”吴淑珍说今年春节比较特殊,因为儿子在部队不能回来。虽然这个年无法团圆,但在吴淑珍夫妇看来,儿子在部队保家卫国就是为了让更多的家庭可以团圆,儿子独立性强,也很懂事,他们也就放心了。

跃进路社区的张强也是一名新兵,“他参军后就中秋节打了一个电话回来,前几天也打了,可惜我下夜班睡着了,没听到,后来可能忙他也没再打。”虽然满腹牵挂之情,但张强的父亲希望儿子不要惦记家里,在部队好好学习。家住新跃小区的甘亮2001年入伍,尽管去年12月退伍,但退伍前夕仍因表现优异被评为“优秀士官”,手捧喜报,甘亮开心一笑,“退伍后我自谋职业,跟朋友合伙开了个店,不给地方添麻烦。”退伍不褪志,这就是军人的本色。

新闻推荐

“徽州教育村——竦塘”“古徽州教育” 摄影大赛活动

为充分展示西溪南竦塘自然风光、人文环境,展示竦塘蓬勃发展的良好景象,建设《徽州教育展示馆》《村史馆》,推介竦塘百佳摄影点品牌,探索教育文化扶贫(摄影扶贫)新模式,现举办“徽州教育村——竦塘”...

黄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黄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