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岁月深处的游戏

烟台日报 2017-11-28 09:21 大字

□林红宾我的童年时代,现代文明的春风还未吹沸那条山谷,机械化的辙印也未拓进那片乡土,我们所玩的游戏都是从老辈子传下来的,纯粹土生土长,原汁原味,绝对原创版,那可是古风犹存,颇有情趣,引人入胜。打瓦又称打“碑儿”,打“官儿朝廷”。有些情节借鉴戏曲,是乡间儿童竞技游戏中最热闹的一种传统游戏。参与人数起码需4人,越多越好。

选一宽敞地方,按参与人数放置瓦片或小石头,要放稳。譬如6人,放5块,代表“朝廷”(皇帝)的瓦片最小,并且放在最后面,前后两块代表大官二官,左右两块代表刀斧手。往前数5米,划一横线。每人拿一石块从立瓦处扔到界线外,远者可于石块落地处投击瓦片,打倒什么就意味着担任什么角色。头一轮打不完,没打中者接着进行第二轮,直到将瓦全部打倒为止。内中自有一个手艺不佳,什么也没打着,那就沦为“囚犯”,“囚犯”要有两名刀斧手押着,先听候朝廷发落,然后轮给大官、二官。“囚犯”刑法有好多种:通天炮,即用拳头蹭“囚犯”的后脑勺;金钩挂油瓶,即用手指钩“囚犯”的下巴颏儿;巴掌饼,即拍脸腮;猴儿摘瓜,即转动脑袋……可谓巧立名目。一轮打空,再打下轮。“囚犯”求胜心切,倘若打中“朝廷”或官儿,自会报复,要是再次落空,仍旧受罚。有的儿童模仿舞台上的小县官,表情滑稽,热闹非常。打尖打尖也叫打楗、打枷、打巴斗。是一种传统民间竞技游戏,人数不限,分为甲乙两组比赛,用具为二尺左右的巴斗杆一根(木棒做制),巴斗一根,以柞木为佳,粗约拇指,长若6寸,两端削成尖儿。选一开阔地,划一个大圆圈,称为“锅”,从“锅”向前量出10步,在地上划一横线,作为基线。记数以十棒为一丈,十丈为一捆,十捆为一扎。开始前,甲乙两组各选一人争夺先击权,将放在锅边的巴斗用力磕,远者为先。

打尖的游戏规则是:甲乙两组比赛,谁先打满规定的扎数或捆数即为赢家。若甲方先打,乙方要是把甲方打出的巴斗(尖)投进锅里(圆圈),则为淹死。换乙方打。如果乙方没有将巴斗丢到锅内,而是丢在锅外,那么甲方可连打三次(用巴斗杆将地上的巴斗磕于空中,然后用力击打)。三次打完后,根据巴斗打出的距离要数,或一丈或五丈。如果乙方认为你要的丈数实际数没有那么多,可用巴斗杆丈量,一杆为一尺,十杆为一丈,量够了,要的丈数有效,不够,不但无效,还要把击打权还交乙方。还有一种情况,如果乙方把甲方打出的巴斗正好丢在锅沿上(压着锅线上),那么,甲方则只有一次击打“巴斗”的权力。如此轮回,直到一方打满为止。“打巴斗”是农村百姓最常见的竞技游戏,可以说是村村户户都打过,非常普遍。打巴斗既增长技艺,又锻炼身体。冬季击打保暖,是一项很好的竞技游戏。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打巴斗已成为历史。打“丧门神”这是一种比赛击打准确度的乡间竞技游戏,参与者几乎都是男孩,人数不限,越多越热闹。

先将一些石块放稳,正中高大的被称为“丧门神”,其余的也有名字,如“耳朵”、“背背”、“抽腿儿”等等。玩时,在这些石块前面向外量出20步,划一横线,参与者手持石块站在横线上投击想要的“角色”,在投击中不慎打倒“丧门神”的,就要接受处罚。余者各司其职,享受处罚“丧门神”的快乐。“丧门神”苦笑不得,让“背背”的背着,按规定的线路游行示众,任由其它“角色”行刑,于是,有拧耳朵的,有抽腿的,有弹头皮的,把个“丧门神”折磨得呲牙咧嘴。背背的走得越慢,“丧门神”受捉弄就越多。看热闹的无不哄然大笑。下五子、下“五虎”早前,庄稼人农闲时无事可做,创造发明了许多智力游戏。下“五子”就是其中一项。在地上画一个四方框,内画横竖各三道线,这便是“五子”棋盘。下“五子”即甲乙方对坐,随便找5个石头或泥块,摆在棋盘上,二人对垒开始。双方每次一块子只准走一步,即一格,当双方在一条直线上形成二对一的局势时,两子即可吃掉一子。一方只剩一个棋子则为失败。

还有一种利用五子棋盘下“五虎”的玩法。因棋盘上有25个点,就需25个棋子,先下者13个,后下者12个。双方依次布子,直到布满为止。若一方用5个棋子形成一条斜线,称为“通天”,四子形成一条斜线,称为“四蛇”,三子形成一条斜线,称为“小蛇”,若用5个棋子摆在一条直线上,称为“五虎”,若4个棋子呈“口”字形,称为“斗”。按规定依照上述阵法吃掉对方的棋子。“小射”、“斗”各吃一子,“四射”吃两子,“五虎”、“通天”各吃三子。最后,谁剩下的棋子多谁胜。

上述两种游戏突出人的智力较量。随意方便,在任何场合都可比赛。直到现在下“五子”、“五虎”者大有人在,是一项受人们青睐的智力游戏。投窝儿暮秋时节,草黄山老。孩子们结伴到山上拾草,内中一个就出馊主意———投窝儿赢草,众皆响应。他们在地上挖个碗口大的窝儿,然后向前迈出20步,划一道横线,各自将手中的石块投向窝儿,投进了就成为赢家,投不进的则为输家。倘若有两个人都投中,那就要这两个人再投一次决出输赢。赢家好不得意,趁机到地堰上山坡上捉即将潲籽的大油蚂蚱和螳螂烧着吃。输家则要格外忙活,要送一些草给赢家。赢家以此为荣,输者暗中练习投窝儿,以求下次比赛转败为胜。大山总能给予孩子们慷慨的馈赠,让他们满载而归。吹杏核麦收后,杏儿就熟了,儿童们就积攒好多杏核,那是他们的财富,时常藉以炫耀自己是何等富有,也以此做游戏。最简单的方法是在地上挖一个小窝儿,参与者二至多人不拘,每人双手放在身后,将杏核握在手中,一齐出示,放于窝中。多者优先,趴在地上,腮贴窝边,憋足一口气,用力一吹,“噗———”,仅此一口,自有杏核从窝中飞出,吹者将其尽收囊中。剩下的再由第二个吹,依次进行,直到吹净为止。接下来再进行下一轮。会吹的用不了多长时间布兜就鼓起来了,令伙伴们羡慕不已。有的赢家很仗义,将战利品平分给伙伴。伙伴心存感激,兴趣愈浓,一个个嘴角上溅上了尘土,如同一群“米老鼠”。打杏核打杏核俗称“打杏固”。乡间传统儿童游戏。人数不限,一般为两三个人。玩法:将参赛的杏核握于手中放在身后,一齐出示,多者先打。将杏核集中一处,均匀而撒,如同星罗棋布一般,然后紧贴杏核用右手二拇指与大拇指相蹭猛地一弹,将杏核挑起,从旁边的杏核上面飞过,打在另一个杏核上,打中者归为己有,打不着则轮给下一个人,周而复始,直至打完。技艺娴熟者能赢好多杏核。胜者要是慷慨大方,会将所赢杏核归还原主,只图开心而已。打琉琉蛋儿这种游戏是男孩的专利。琉琉蛋儿是玻璃制品,状若葡萄,内有瓣形红黄蓝三色装饰,晶莹靓丽,是孩子们的心爱之物。时令进入冬季,飘风扬雪,天寒地冻,这是打琉琉蛋儿的大好时机。参与者二人。找个开阔的地方,在地上挖个酒盅大的窝儿,然后在距窝儿十步开外处进行比赛。游戏规则:谁先将对方的琉琉蛋儿打进窝儿里,谁就为胜者。倘若打不准,就让对方打,不管两个琉琉蛋儿滚出多远,都要在原地击打,打中了可接着打。会打的用力较轻,频频击中目标,将其赶进窝儿里,成为赢家。不会打的,用力弹出,撞击猛烈,然而间距就远了,再打就不那么容易了。纵观这种游戏,参与者十分投入,围观者兴趣盎然。“拾把固”传统儿童游戏,多在女孩当中流行。“把固”原是猪身上的5块石子大的小骨头,后改用较圆的小石子。参与者两人以上。游戏过程:在地上或坐或蹲,取其中一颗石子作为“天”,手握5颗石子,把“天”向上抛,同时把其余4颗撒向地面,立即用手接住“天”。第一把:每抛一次“天”后,赶紧拾取地上的一颗石子,并接住下落的“天”,以此类推分四次将地面上的4颗石子和“天”抓在手里。第二把:抛“天”撒子后,拾取两颗石子,两次拾完。第三把:抛“天”撒子后,迅速拾取三颗石子,第二次拾取一颗。第四把:抛“天”撒子后,一次捡起四颗石子,完成后可“进门考分”,即把五颗石子握于手中向上抛,同时手掌反过来用手背尽量多接石子,最后看你手背上接住了几颗,每接住一颗得20分,谁得分多谁赢。

游戏规则:每次接不住“天”为输,拾取石子时碰动其它石子也为输。全部完成四把,才能“进门考分”,否则视为“流”了,游戏权要让给对方。

有的女孩心细手巧,动作敏捷,准确无误,拾了这轮拾那轮,令旁观者眼花缭乱,赞叹不已。老鹰捉小鸡广泛流行的民间儿童游戏。数名儿童聚在一起,选一人做老鹰,其余做小鸡,按高矮依次扯衣服连成一纵队,排头者为母鸡。玩法:老鹰欲捉小鸡,母鸡则左右盘旋,伸张羽翼保护小鸡,队伍摇摆不定,小鸡要始终保持不能离群,若有被甩掉者,就被老鹰捉去,直到老鹰捉住所有小鸡为止。这种游戏乐在老鹰捉小鸡的过程,争斗激烈,喧闹欢快。丢手帕普遍流行的儿童游戏。人数不限,一起拉手向内围圈而坐,选一人拿着手帕或杨叶在圈外走,边走边唱:“拉拉拉杨叶,谁回头是个鳖”。并悄悄将手帕丢一儿童背后,再快行,若此儿童发现可立即持手帕追赶丢物者,追上后,丢手帕者需重来,若丢者转一圈没被发现,则罚此儿童站圈内唱歌,或背诗歌等,然后轮换。打陀螺流行较广的儿童游戏。陀螺是冬天娱乐的玩具,是青少年锻炼身体的好方式。玩法:先用鞭绳缠住陀螺,放在冰上或光滑地上,用力拉绳使之旋转,然后用鞭子抽打,越打转得越快。有的陀螺腰部有洞,俗称“风陀螺”。抽打风陀螺时则会发出悦耳的响声,人多时,常比谁的陀螺旋转得时间长和谁的风陀螺响声大。拾绞这种游戏亦为女孩的专利。两人席地而坐,用线结一个不大不小的圈儿,甲用双手撑住,乙用几个手指勾起线儿就势一翻,就变出一个几何图案来,甲再别具心裁使之花样翻新,乙再胸有成竹又出新招,如此这般,区区一个线扣通过手指穿插、交错、缠绕变换形状,做出“剪刀”、“筛子底”、“包袱”、“鸡腚眼”等。俩人需配合默契,从一人手上翻到另一个人手上,变出多种花样,技巧性强。这种游戏能够使人的手指灵活,丰富和提高参与者的想象能力。挤油尽管数九隆冬周天彻寒,乡间儿童在家里却呆不住,便到大街上晒太阳。他们百无聊赖之际,就玩起了一种俗称“挤油”的游戏。“挤油”顾名思义,要像榨油那样用力挤压。恰好临街的房子地基较高,比錾墙宽约5厘米。錾墙上端有青砖或石板向外探出一点点,俗称“腰线”。孩子们脚跐地基外沿,两手扳住“腰线”,身体向前移动,后面的依次跟上,并且用力挤蹭,前面的承受不了,就会掉下来,他们不甘落后,跑到后面故伎重演。如此竞技循环,分外热闹,直到一个个遍体生津头冒热气为止。这样既抵御了严寒,又增强了体质,故乡间儿童乐此不疲。冲狗山早年乡间有“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之说。庄稼人常于冬闲时搬些粘土攒粪,村中有许多泥堆,男孩们以此做游戏,管泥堆叫“狗山”。参与者人数不限,分攻方和守方。先用“拳拳报”决定先后顺序。胜者站在泥堆上面,攻方站在泥堆下面,模仿演戏叫阵:“谁的狗山?”守方答曰:“俺的狗山。”攻方不服:“你的‘狗山\’我们也要上!”守方断然拒绝:“我们不让,你们休想!”于是攻方往上冲,守方往下推,双方胶着一起,推推搡搡,互不相让。当攻方占领高地后,守方自然要反攻,新一轮战斗又开始了。即便刮风下雪,孩子们依然兴趣盎然。这种游戏要有团队精神,要有凝聚力,一旦斗志涣散,自会溃不成军,屈居泥堆之下。别样拔河拔河是一种常见的体育比赛项目,然而,早年乡间有一种非常滑稽的别样拔河,大人孩子无不喜欢这种游戏。参与者仅二人。将一根绳子结成一个大大的扣儿,分别套在二人的脖子上,贴胸而下经过胯裆,相背而立,拉好架式,但等一声令下,二人手脚并施,犹如两头犍子竭力抻绠。起先,二人势均力敌,不见胜负。怎奈过了一会儿,一方体力不支,终被对方拉的倒退。胜者不肯善罢甘休,继续往前拖,败者一时解不下绳子,只好求饶。围观者无不开怀大笑。打水漂儿这是一种特别有趣的竞技游戏。参与者越多越好,图的是刺激、热闹。赛前每人挑选几块薄枵的石片儿,然后站在水塘边上,最好是水库。内中有诀窍,一是胳膊要有力度,选择好角度;其次是掌握好风向,最好逆风掷出石片儿,石片儿在水面上连续蹦跳,持续时间长;倘若顺风投掷,则持续时间短,溅起几个水花后石片儿就扎入水中。竞技规则:以溅起的水花多少排列名次,谁溅起的水花多,谁就是优胜者,往下以此类推。技艺好的,一扬手,可见水面上溅起二十余个水花,划出一串柔绵的涟漪,赢得伙伴们齐声叫好。技艺欠佳的,溅起几个水花后,石片儿就不打影儿。至于那些溅不起水花的,排名只好垫底了。

新闻推荐

腾笼换鸟 机器换人 空间换地 黄山经济开发区“换”出新活力

本报讯今年以来,黄山经济开发区以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为抓手,扎实推进“腾笼换鸟”“机器换人”“空间换地”三大提升工程,以更高的标准、更实的举措、更优的服务全力推进区域领先发展。“...

黄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黄山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