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有温度 幸福有质感 徽州区***让困难群众有奔头
本报讯徽州区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聚焦精准发力、攻克坚中之坚,结合贫困村、贫困户实际,创新特色产业化扶贫模式,积极开展“菜单式”扶贫,增强“造血”功能、激发内生动力,探索走出了一条“长期短期结合、山上山下互补、集体个体共赢”的可持续增收新路,让发展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
一场秋雨过后,鸳鸯湖畔坑上村云雾缭绕,宛如仙境。在扶贫资金投资建成的伊坑“高山流水”养鱼基地里,负责人余建华正在鱼池边忙着清理水面、查看鱼苗长势。看着鱼儿在清泉中欢快游弋,余建华眉头舒展:“目前主要是草鱼和石斑鱼,草鱼4000多尾,石斑鱼10000多尾,国庆节第一批鱼就上市了,反响很不错。这是个扶贫的项目,效益好贫困户收益就多。”
坑上过去是贫困村,全村600多户,2014年省级建档立卡贫困户有100户,210人。江正国一家四口就在其中。“以前我们人均收入还不到两千,现在已经达到七千多了,家里四口人一年将近有3万元。”
扶贫这几年,“日子越过越有奔头”是江正国一家最大的感受。从衣食住行到看病治病,从电商扶贫再到如今入股村里的泉水鱼养殖每年享受分红,生产生活等方方面面都有政策、项目、具体措施的帮扶,让老江一家顺利实现脱贫,日子越过越有味。
江正国一家的变化是徽州区***的缩影。
近年来,徽州区以“村村有基地,户户有产业,人人能增收”为目标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十大工程”,首抓产业扶贫,全区产业项目到户实现全覆盖。种养业围绕茶叶、蔬菜、畜牧、蜂业、泉水鱼、林特、菊花、休闲农业等优势产业,开展“菜单式”扶贫,定制化服务,对贫困户发展种植、养殖等13个种类项目制定具体补助清单。截至9月底,通过直补到户方式鼓励2009户贫困户参与种养业发展,落实到村到户特色种养业项目4601个,97家新型经营主体带动1565户,项目到村覆盖率100%。光伏产业建设总容量1726千瓦光伏项目25个,覆盖7个乡镇31个村,16个已完工并网,9个在建,已分红到户185户。乡村旅游安排41万元加大坑上村、张村村、石岗村、石川村等4个旅游重点村支持,鼓励贫困户通过参与农家乐、办民宿、销售旅游产品等增加收入,借助旅游产业带动253户528人,今年旅游带动脱贫50户84人。商贸流通扶贫建成区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全面完成全区7个乡镇48个村的电商网点建设,在坑上村、东山村、张村村、富溪村均已完成村级电商站点建设,通过发展电子商务、农产品销售等形式带动贫困户63户150人增收。
产业扶贫风生水起,健康扶贫、社会扶贫、教育扶贫、金融扶贫、就业扶贫、社保兜底、生态扶贫等政策落地见效。特别是在实施社会扶贫中,徽州区立足区情特色,扎实推进“万名党员帮万户”和“多企帮多村”***行动,全区164家企业与42个村422个贫困户结对,企业落实帮扶资金86万元,吸纳劳动力138人,认领项目56个,销售各类农产品30余万元;通过开展共青团助力脱贫攻坚、巾帼文明岗结对扶贫行动,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两代表一委员”和社会爱心人士参与***,社会各方力量汇聚,呈现出众人“拾柴火焰高,脱贫攻坚齐聚力”的浓厚社会氛围。
·江涛张科谢莉莉·
新闻推荐
□章婧胡晓发晨刊讯现在的政策真好,我年纪都这么大了,你们还一次次不厌其烦地上门解释给我听……”黄山区甘棠镇玉河村奖扶对象方大姐开心地说道。近期以来,玉河村采取多种形式开展计划生育相关政策...
黄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黄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